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5年06月10日 星期三

    成都新农村小规模、组团式、生态化、微田园发展

    留下的是乡韵 富裕的是村民

    作者:本报记者 李晓东 危兆盖 《光明日报》( 2015年06月10日 04版)

        从青瓦小平房到3层小别墅,成都崇州市白头镇五星村村民龚学贵搬新家了。“以前农村都烧柴,厨房黑黢黢的,现在和城里一样烧天然气,干净又方便。”龚学贵尤其中意新家十余平方米的厨房。

     

        几百公里外的成都蒲江县大兴镇炉坪新村,村民刘杰说起这几年的变化,同样难掩喜悦:“之前我们种水稻和菜籽,收入少得很,住的是平房,村里的环境也差;自从改种了猕猴桃、搬进新村,生活完全换了个样子:年收入十几万元,住上了二层小楼……”

     

        在成都,龚学贵和刘杰生活的变化都不是个例。随着幸福美丽新农村工作的推进,一批“小规模、组团式、生态化、微田园”的新农村跃然眼前。

     

    尊重农村形态 不照搬城市

     

        没有笔直的街道,也没有把房子建成整齐的排列,而是依照地势地形,就着林盘、水系,把新村建成自然有机的形态。走进五星村新村,一栋栋错落有致的川西民居小楼点缀其间。这是成都坚持的新的建设规划理念:不一味求大,讲究小规模聚居。

     

        正如四川省委常委、成都市委书记黄新初调研城乡统筹工作时所提出的那样,新村建设要“聚居适度”“宜聚则聚,宜散则散”。近年来,成都市按照体现田园风貌、体现新村风格、体现现代生活和方便农民生产的“三体现一方便”要求,紧密结合农村实际、农业特点和农民需求,制定出台新村建设指导意见和规划技术导则,积极推进“小规模、组团式、生态化、微田园”幸福美丽新村建设,努力让川西田园风貌得到保持、农民生产更加便利、生活更加幸福。

     

        组团式布局,就是充分利用林盘、水系、山林及农田,形成自然有机的组团布局形态,规模一般为100户至300户,内部每个小组团20至30户,一般不超过50户;新村既适当组合集中,又各自相对独立,每个新村均建有不低于400平方米标准化公共服务中心。成都的新村建设还非常注重“生态化建设”,正确处理山、水、田、林、路与民居的关系,让居民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此外,“微田园建设”是近年对相对集中民居,规划出前庭后院,形成“小菜园”“小果园”,保持“房前屋后、瓜果梨桃、鸟语花香”的田园风光和农村风貌。

     

        对于紧密结合农村实际建设新村,蒲江县西来镇两河新村的村民深有体会。建设两河新村时,两河村党组织引导村民自治建设、自主规划。村民们一户一票选出了7名村民代表,组成自治小组。新村怎么建、房前屋后栽什么树、房子怎么分,都由自治小组引导村民共商共建。成都是大城市带大农村的特大中心城市,新村建设极易受城市建设影响,农村形态更易被城市形态取代。一旦农村形态消失,农村文化将失去载体,传统耕读文明就失去了根。成都从一开始就深刻认识自己的条件,并以此指导新农村的建设。

     

    改革经营方式 产业兴村

     

        炉坪新村曾经是一个贫困村,几年前,人均收入仅5000余元。村支书徐大全介绍,新村建设启动后,炉坪村共流转出土地近8500亩,打造茶叶和猕猴桃基地。如今,炉坪村的猕猴桃种植基地探索出“混合所有制”发展模式,引进企业,打理村民流转的土地,每年以保底租金和分红的形式,给予村民土地租金,村集体经济按比例分红,公司、村集体、农户“三赢”模式初见成效。2014年,村民的年收入已经达到了12860多元,3年时间翻了一番还多。

     

        2013年底,成都邛崃市启动了夹关镇鱼坝村周河扁聚居点的建设工作。这个聚居点在白沫江边的一处林盘内,集中建设了29幢极具川西民居风格的独栋房。这29幢房子,都是一楼一底或二楼一底,每间房都是按标间修建的。夹关镇一位干部介绍,这是为了便于今后各家各户开办农家乐。

     

        新村建成后,周河扁整合新村富余农房资源,引进了专业旅游公司,并通过企业租赁、农户以房入股、农户加盟自营3种模式,统一打造沫江山居乡村文化主题酒店,发展高品质乡村旅游。按照以业兴村的理念,下一步,周河扁还将推广乡村酒店联盟模式,让周河扁新村成为成都市乡村旅游目的地。

     

        据成都市农委新农村处相关负责人介绍,目前全市已建成幸福美丽新村839个,占行政村的36%;“小组生微”新村启动建设109个、建成54个。成都全域风光如画、生活如桃花源般的新农村生活,形象已然日渐鲜活。

     

        (本报记者 李晓东 危兆盖)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