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北京6月8日电(记者牛梦笛 通讯员赵昱淇)中央电视台综合频道在6日、7日晚播出了4集纪录片《光明与阴霾——德日二战反思录》,该片客观呈现了德日两国对待二战这段历史的态度以及产生的不同影响。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之际,该纪录片的播出恰逢其时,引发了业内外强烈反响。
网友们评价说,这部纪录片从客观的角度阐述了历史问题,真实可信,很多珍贵的历史镜头难得一见,做到了用史实说话,用事实说话,引人思考。
该纪录片呈现了两种对待历史的态度:战后70年来,德国通过不懈努力,建立了反省战争的系统机制;而日本却出现百般抵赖侵略历史,修改教科书、领导人参拜供奉有甲级战犯的靖国神社等行为,严重冲撞国际公理和正义底线。对此,清华大学当代国际关系研究院副院长刘江永认为,看完这部纪录片,观众会对德、日两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是如何对外侵略扩张,以及在战后如何清算和反省有一个客观、清晰的认识。一个国家若要走正确的道路,必须勇于正视历史,汲取教训。
纪录片列举了日本政客种种出尔反尔、摇摆不定的表态。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历史研究所博士朱剑利认为,二战后,德国的反思比较彻底,日本在这方面做得非常不足。反思——归根结底是对生命的敬畏。德国的全民反思体现出了对生命的尊重,而日本表现出的是对生命的漠视。近几十年来,日本一直陷入经济、社会发展停滞的焦虑与困惑之中,不论怎样,如果日本以伤害别人的方式来谋求自身的发展,迟早会自食恶果。
经历了二战,德国人选择正视历史,是为了避免悲剧的再次发生。然而,战后日本的行为令世界费解。中国人民大学教授李世安认为,日本近年来军国主义复活,不断混淆是非,颠倒黑白。时至今日,日本军国主义贼心不死,它仍可能成为战争策源地。
中国社科院日本研究所研究员杨伯江认为,该纪录片客观、系统、深入地对战后70年德日两国在反省历史、吸取教训、面向未来这些方面的差异进行了一个梳理。从片子风格来看,纪录片突出了我国坚持和平发展的方针,整部作品都是客观揭示,是非曲直让人一目了然,落脚点是警示后人要珍视和平。
中国社科院近代史研究所研究员张海鹏认为,片子从战后对德国、日本的惩处和德国、日本对战争的态度来反思第二次世界大战及战后结果,使人们更加深刻地认识到了今天的国际局势和远东国际关系。战后日本社会不乏对战争、对侵略行为进行反省的群体和个人,一些学者反省也很深刻。但总体而言,当前日本政府缺乏反省精神,在基本的历史事实面前遮遮掩掩,没有承认历史错误的诚意,还企图掩盖真相,这只能受到国际社会的谴责,生活在未来的阴霾之中。
第二次世界大战是人类历史上的空前浩劫。历史不容遗忘,正义必须伸张。德日两国对二战态度的对比,促使人们铭记德国前总统魏茨泽克的一段话:“5月8日首先是一个记住人们苦难的日子。但也是我们反思历史的日子。我们越坦诚地面对这一天,我们就越能自由地面对责任……谁不反思历史,谁就会对现实盲目。谁不愿反思暴行,谁将来就可能会重蹈覆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