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10个人中就有1名志愿者,90.8%的人愿意参与志愿服务活动。许多人都知道“来了就是深圳人”这句城市口号,却没听说过它的后半句——“来了就做志愿者”。
2011年深圳市委、市政府在全国率先提出建设“志愿者之城”,到目前,已探索出“以创新为动力,以文化为引领,以社区为切入点,以补充公共服务为方向”的路径,使志愿服务事业成为社会管理体制创新的重要抓手,成为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载体。
在深圳这座人口平均年龄仅为33.6岁的青春之城,志愿服务已经成为一种时尚健康的生活方式。
自发与热爱
深圳市志愿服务的第一颗种子要追溯至1989年,19名义工开通了“关心,从聆听开始”青少年服务热线电话,为遇到困难的来深创业者提供帮助。1990年4月23日,由46名义工组成了全国第一个正式注册的志愿者社团——深圳市义务工作者联合会。
张媛曾是巴黎一家大公司的白领。2009年,“想要换一种活法”的她来到深圳后,偶然看到了去非洲多哥支教的招募计划,便立即提交了申请。结束非洲一年的支教生活后,张媛迷上了公益事业。2011年,既有管理经验又有支教经历的她成了深圳市志愿服务基金的秘书长,当上了职业公益人。
“深圳义工的产生、发展与深圳作为移民城市的定位有关。”共青团深圳市委书记蔡颖说,深圳外来人口超过七成,在从“熟人社会”向“生人社会”转变的过程中,亟须构建新的社会支持网络,而志愿服务正是其中的重要途径。
专业与规范
目前,深圳全市注册志愿者突破117万人,占常住人口的比例超过10%。在环保、助残、助老等19个领域组建了412支志愿者队伍。
据共青团深圳市委员会志愿者部负责人李琼介绍,为推动志愿服务的专业化、制度化,深圳诞生了多个“全国第一”,出台了全国第一部全方位规范义工服务的地方性法规《深圳市义工服务条例》,令志愿服务步入法制化轨道;第一个“志愿服务市长奖”,调动市民参与志愿服务积极性;第一本志愿服务青少年教育读本,将志愿服务相关内容纳入校园思想道德建设课程;第一张多功能的电子志愿者证,为志愿服务建立信息化纽带。
此外,深圳还成立了以市委书记等主要领导为组长的市“志愿者之城”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宣传部、社工委、民政局等17个部门为成员单位的志愿服务工作领导机制。
温度与活力
2013年,深圳市出台《关于推动志愿服务社区化的意见》,明确将志愿服务纳入社区服务中心的建设内容,依托社区服务中心建设社区志愿服务U站。目前,深圳拥有1600多支社区志愿者队伍,人数超过40万。
近年来,深圳市充分利用互联网打造智慧型“志愿者之城”,志愿者只需要一张电子证,就可以免费获得实名制服装和10万元意外保险;微信公众号、APP等新媒体平台的利用,吸引了近70万青少年参与线上线下志愿服务。
调查显示,目前深圳市志愿者人员构成多元,在校学生约占14.2%,党政机关和社会团体占33.8%,企业员工占27.6%,其他社会人士占24.4%。此外,高达96%的市民认同和支持志愿服务。
李琼介绍,目前深圳市志愿服务既有温度型又有活力型。温度型主要指助老、助残类,活力型主要包括赛事、会展等志愿服务。未来将打造志愿服务的“深圳名片”,通过党员团员、青少年、社区志愿者,带动更多市民在志愿服务中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精神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具体体现,社区是群众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的基础阵地。志愿服务能弥补政府管理和市场调配的不足,促进社会良性互动。”蔡颖说,志愿服务已经成为深圳市民生活的“新风尚”和城市文明的“风景线”。
(本报深圳6月5日电 本报记者 陈雪 严圣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