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5年06月06日 星期六

    德耀中华

    “不还清这些欠款我没脸见人”

    ——记替父还债的宁夏永宁县胜利乡杨显村农民杨林

    作者:本报记者 庄电一 《光明日报》( 2015年06月06日 03版)

        2006年5月12日,宁夏永宁县胜利乡杨显村56岁的村民杨志明为救落入唐徕渠的12岁女童,献出了宝贵的生命,遗体在8天后才被找到,杨志明后被自治区政府追认为革命烈士。

        转眼9年过去了。

        2015年5月22日,一个感人的故事在宁夏大地上不胫而走:同样来自这个村的37岁农民杨林因为替父还债,走上“感动宁夏”颁奖台,成为2014年度“感动宁夏”十大人物,此前他刚刚被团中央授予全国“向上向善好青年”称号。

        杨林正是杨志明的儿子。

        曾经被选为生产队队长的杨志明,生前是当地有名的致富能人,也因养殖20多头奶牛而有了一些积蓄。为了带动乡亲们共同致富,也为了解决农田地势过高的问题,杨志明20世纪90年代在村里办起了砖厂,正是因为办砖厂他欠下了巨额债务,而对这些欠债,直到他因救人牺牲时,他在企业工作的儿子杨林还毫不知晓。

        父亲牺牲不久,债主们拿着他生前写下的欠条上门了。这些债主有手拿父亲欠条的,也有空口无凭的,时年28岁的杨林把债务全部接了过来,一一登记在册。他数了一下,总共有32张、17万元,加上另外的欠款,父亲总共欠下了19.7万元的外债。

        对这些上门讨债的债主,杨林给予了充分的理解。他对记者说:“谁家都不容易,这些钱都是他们用一滴滴汗水换来的,他们当然会很看重了。”

        为了让债主放心,他把父亲的欠条换成了自己的欠条,郑重地签下了自己的名字,做出了承诺。杨林诚实守信的举动,打消了债主们的疑虑。

        从那时起,替父还债,便成了杨林每天都念念不忘、时时都在努力的事。而要还清近20万元的债务,对这个仅靠十几亩农田过活的家庭谈何容易!

        杨林告诉记者,开始那几年,还债的压力非常大。为了省钱还债,到了五月份,他和母亲还在吃上一年腌制的咸菜,到了市场收摊时,他才去买最便宜的蔬菜,他家常常一两个月都不吃一次肉。

        靠省吃俭用结余下来的钱来还债毕竟很有限,杨林便在种田之余打几份工。尽管还债的进度很慢,但他在心里发誓:“就是用十年、二十年时间,我也要把债还清。不还清这些欠款,我没脸见人!”

        位于银川城郊的钢材市场需要搬运工,这个活虽然又苦又累、耗费体力,但因为可以即时兑现报酬、随时还债,杨林便主动到那里找活干。那段时间,他一天要搬10余吨钢材,可以挣到200元钱。几年下来,他肩上扛过的钢材有千余吨。

        杨林之所以在离家较近的地方干这些收入并不高的苦活、累活,是因为他一方面要照顾多病的母亲,另一方面是要让债主们安心:他没有外逃、没有躲债。

        2015年1月,杨林还清了最后一笔欠款。那是父亲欠老朋友周生勇的,总共是3.5万元。虽然周生勇从来都没有催过他,但他时刻都没有忘记。周生勇接过这笔来之不易的还款,拍了拍杨林的肩膀:“娃娃,你真不容易啊!”(本报记者 庄电一)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