鼻咽癌早期症状不典型,容易延误诊断,导致病情发现晚而影响治疗。研究发现,一种新的诊断方法有望缓解这个难题。在北京工业大学日前召开的2015全球病毒网络中心学术研讨会上,中国科学院院士曾毅介绍,大规模的血清学普查可以大大提高鼻咽癌的诊断率,而通过疫苗研发和应用,可以进一步控制鼻咽癌。
曾毅的研究团队从1973年开始研究EB病毒与鼻咽癌的关系,已找到EB病毒(人类疱疹病毒)诱发人鼻咽癌的直接证据,并建立了研究鼻咽癌病因多因素和作用机制的模型,确定了鼻咽癌的血清学诊断方法。应用血清学指标,可在患者发病前18至20年预测鼻咽癌发生的可能性,使早期诊断率从20%~30%提高到80%~90%。
血清学诊断方法已在一些地方得到应用,并被证实了它的有效性。2013年起,广西壮族自治区政府将血清学普查作为一项“健康惠民工程”,免费在当地高危人群中筛查鼻咽癌早期患者,这种早断早治使患者得到了很好的治疗效果。
“由于鼻咽癌高发区的一些中草药、植物和食物带有TPA等促癌物,人鼻咽部的厌氧杆菌能产生促癌物丁酸。我们首次在国际上证明,在促癌物TPA和丁酸的协同作用下,EB病毒感染的人胎鼻咽部黏膜组织上皮细胞在裸鼠身上能诱发T细胞淋巴瘤、B细胞淋巴瘤和人鼻咽癌。”曾毅表示,他们据此研发出了EB病毒疫苗,并获国家食药监总局批准,正在进行二期临床试验。一期临床试验已经证明该疫苗能提高鼻咽癌患者的特异性细胞免疫,并且安全。
“我们用该疫苗感染患者自身树突状细胞,在患者接受放射和药物治疗后进行免疫试验。结果显示,62%的患者细胞特异性反应良好,5年生存率明显高于没有免疫反应的患者。”曾毅说。(周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