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5年06月06日 星期六

    纪念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专题文章

    战争观的不同与日德两国领土政策的相异

    作者:胡德坤 韩永利 《光明日报》( 2015年06月06日 11版)
    1945年,德军总参谋长签署无条件投降书
    日本天皇宣布接受《波茨坦公告》,向盟国投降

        2015年3月9日,德国总理默克尔在访问日本时郑重地向日本指出,“正视历史是(同邻国)和解的前提。”日本安倍内阁外相岸田文雄则立即回应道:“日本与德国在二战中做了什么,以及各自邻国等情况各不相同,不应拿两国做比较。”日本与德国均为发动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罪魁祸首,都是在中美英苏反法西斯盟国的打击下战败投降。战后,日德也都在盟国占领下对战争势力进行了整肃和清算,在此基础上进行了民主化和非军事化改革,走上了和平发展之路。但战后在领土问题上,德国能与周边国家和平解决,而日本却与中、韩、俄等邻国领土争端不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两国对待侵略战争的历史观不同,导致对邻国领土政策的相异。

     

     

        战后德国对战时纳粹的战争罪行有着深刻的反省。1951年9月27日,西德总理阿登纳在联邦议会演说中旗帜鲜明地指出,“纳粹以德国人民的名义犯下了滔天罪行。”1970年12月7日,联邦德国总理勃兰特访问波兰时,冒着严寒来到犹太人殉难者纪念碑前,长跪不起,向被德国纳粹杀害的数百万犹太人表示深切的哀悼和真诚的忏悔。1994年8月1日,德国总统赫尔佐克在波兰纪念反法西斯华沙起义50周年纪念仪式上诚恳地表示:“我在华沙起义的战士和战争受害者面前低下我的头,我请求你们宽恕德国人给你们造成的痛苦。”德国议会决定把每年的1月27日定为纳粹受害者哀悼日,5月8日定为德国人民的解放日。德国对侵略战争的彻底认罪和反省,赢得了邻国和欧洲各国的政治信任,也获得了自身发展的良好外部环境。

     

        同是战败国的日本却对侵略战争不认罪,不反省,总是遮遮掩掩。日本的政治家中除前首相细川护熙、村山富市等以外,大多数人不愿意承认战中日本进行的是侵略战争,甚至还有一些人对侵略战争不以为耻,反以为荣。1972年9月29日,《中日联合声明》中日方对战争的表述是:“日本方面痛感日本国过去由于战争给中国人民造成的重大损害的责任,表示深刻的反省。”是什么性质的战争?日方避而不谈,连当时积极推动中日复交的日本首相田中角荣,也不愿承认日本进行的是侵略战争。日本不少内阁大臣不是像德国政要那样利用一切机会向受害国人民道歉、谢罪,而是一有机会便否定侵略战争的性质,甚至公开美化其战争罪行。1988年4月,日本内阁国土厅长官奥野诚亮公然宣称,“日本没有侵略意图”“在南京大屠杀碑前放置着中国人的白骨和日本军刀,……这不是为了日中友好”。1990年11月,日本前内阁运输大臣石原慎太郎同样认为,“虽然外界传说日本军在南京屠杀中国人,可是事实并非如此,这完全是中国方面捏造的话题。”2002年1月,日本前防卫厅长官野吕田竟认为,“由于日本进行了大东亚战争,才从根本上消灭了欧美列强在亚洲推行的殖民主义政策。”侵略无罪,侵略有功,这就是日本许多政要的战争观。从1978年起,参拜供奉有东条英机等14名甲级战犯“灵位”的靖国神社,成了日本内阁大臣和议员祭奠侵略战争亡灵、为侵略战争翻案的重要场所,现任首相安倍晋三更是有过之而无不及。日本还在教科书中篡改侵略战争的历史。日本部分政治家的所作所为,严重伤害了受害国中国和亚洲人民的感情,影响了日本与亚洲各国的关系,也成为日本与邻国之间长期存在领土争端的重要根源。

     

     

        由于日德持有不同的战争观,也就造成了相异的领土政策。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期,美英苏中反法西斯盟国在一系列首脑会议上,处置并确定了日德两国的领土及边界,这是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成果之一。

     

        德国的态度是完全接受盟国的领土处置决定。1945年8月2日,苏美英三国波茨坦会议签署的《苏美英三国柏林(波茨坦)会议议定书》第八条乙款“波兰的西部疆界”中规定:“三国政府领袖一致认为在波兰西部边境未最后决定以前,以前德国之东部领土,即自史温曼德以西之波罗的海沿奥得河至尼斯河西段至捷克斯洛伐克边境,包括经本会议决定不归苏联管辖之一部分东普鲁士和以前之但泽自由区域,均由波兰政府管辖。”这是盟国关于战后波德边界划定的法律依据。1950年7月6日,东德与波兰签订边界条约,承认奥得-尼斯河是波德边界。1970年8月12日,联邦德国与苏联签订互不侵犯条约,第三条载明:“它们今天和将来都认为,欧洲所有国家的边界都像它们在签订本条约之日那样具有不可侵犯性,这些边界包括构成波兰人民共和国西部边界的奥得-尼斯线及德意志联邦共和国和德意志民主共和国之间的边界。”1990年1月10日,联邦德国总理科尔在巴黎表示:“德国人希望同他们的邻居能永久地重新和好,这就是说,波兰人应当确信他们能够生活在可靠的边界内。”同年6月21日,两个德国分别通过了关于德波边界问题的声明,科尔表示波德边界是“最终边界”。东西德合并后,1991年6月17日,德波两国签署《友好邻国条约》,重申了盟国划定的德波边界的有效性。

     

        历史上西德同法国存在着萨尔地区领土争端。萨尔地区是著名的煤钢产地,历史上属于德国。1947年,美英把萨尔煤矿的开采权移交法国。1948年12月,英法美签订协议,把萨尔地区的经济并入法国,引起了西德的反对。但西德总理阿登纳不是简单地从法国要回这块领土,而是从改善同邻国关系的愿望出发,提出在西欧合作的范围内,尤其是德法合作的范围内解决萨尔问题,促进德法和解,同时也为西欧联合打下基础。这样,萨尔争端被搁置,首先开展的是西欧经济合作。从1952年到1954年,法德两国政府多次就萨尔问题进行谈判,达成了萨尔“欧洲化”的协议。搁置争议,在萨尔地区开展经济合作,也为国际关系中和平协商解决领土争端提供了新的案例。

     

        同德国的态度相反,日本对盟国的领土处置持否定态度。1943年12月1日,中美英三国发表《开罗宣言》庄严宣布,“我三大盟国此次进行战争之目的,在于制止及惩罚日本之侵略。”惩罚的主要内容,一是制止日本的侵略,尽快打败日本法西斯;二是剥夺日本因殖民侵略攫取的中国及亚洲其他国家的领土。1945年7月26日,中美英三国在《促令日本投降之波茨坦公告》中重申“开罗会议之条件必将实施,而日本之主权必将限于本州、北海道、九州、四国及吾人所决定其他小岛之内”。1945年9月2日,日本在投降书中亦表示“承约切实履行波茨坦宣言之条款”。但随着冷战的发生,美国逐渐将日本变成其在亚洲实施冷战的前哨阵地,日本便乘机违背对波茨坦公告的承诺,公开索要领土。1947年,日本外务省在《日本对和会要求》的秘密文件中,向盟国对日本领土条款提出“反要求”,企图索回已放弃的领土。1951年,在旧金山会议上应日本请求,美国总统特使杜勒斯竟宣布允许日本保留对美国托管的琉球群岛等西南诸岛、小笠原群岛等南方诸岛的“潜在主权”。日本政府便根据美国承认日本拥有“潜在主权”的索求,于1951年通过《旧金山和约》,突破了盟国规定的日本领土限于北纬30度以北的限定,获取了北纬29度至30度之间的领土;1953年,美国未经中国和相关国家同意,将北纬29度以南的奄美群岛交给日本;1968年,美国将小笠原群岛交给日本;1972年,美国又将琉球群岛包括中国的钓鱼岛私相授受给日本,在国际上引起了强烈反响。日本这种维持殖民扩张的领土政策,造成了与中国的钓鱼岛争端、与俄罗斯的南千岛群岛争端、与韩国的独岛争端。实际上这些有争议的所谓日本“领土”,大多是盟国规定的日本必须放弃的领土,都是有案可稽的。但日本却无端生事,闹得四邻不安。

     

        总之,作为战败国的领土政策,从本质上而言,取决于对侵略战争的认罪态度以及对侵略战争性质的认识。在这个问题上,德国对侵略战争的深刻反省和认罪得到了欧洲和世界各国的谅解,成为国际大家庭中值得信赖的一员。同为战败国的日本,其右翼政治家否认侵略战争的历史,领土政策也就顽固地坚持殖民侵略所攫取的土地。为此,我们敦促日本对侵略战争的反省,坚决维护我国固有领土钓鱼岛的主权,不仅是在捍卫国家领土主权的完整,更是为了维护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成果。

     

        (作者单位:武汉大学中国边界与海洋研究院)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