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5年05月23日 星期六

    创新路·科学人

    做中国真正的原创药

    作者:深圳微芯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 鲁先平 《光明日报》( 2015年05月23日 01版)
    鲁先平近照资料照片

        2000年8月的一个夜晚,刚刚回国的我,坐在清华大学的专家公寓里,不停地追问自己:放弃美国公司北美研发中心研究部主任的工作,告别身在普林斯顿的妻儿,回国创业的决定是否正确?

        我为什么创立微芯?身为60后,我们这代人心中始终有一个共同而朴素的想法——无论我现在的国籍是什么,无论我在世界的哪个角落,我们永远都希望用个人所学去回报曾帮助我们成长的祖国和人民。这不是一句空话。

        记得2000年的一次美国的学生聚会上,许多像我这样的中国留学生聚在一起,热烈地讨论着中国的发展,而我关注的正是自己的专业——医药的发展。在改革开放的春风之下,中国很多领域高速发展,制药领域却停滞不前。

        15年前,中国有世界上数量最多的制药企业,达7000多家。中国药企的制剂生产能力全球第一,原料药生产能力全球第二,但是盈利水平非常低。究其原因,就在于更多的是模仿,缺乏创新。许多药企以价格竞争为手段,竞争惨烈、利润很低且不可持续。而国内大部分新药研发机构,包括高等院校,主要精力也是放在仿制药上面,而一些“新药”往往只是化学结构做了部分修改,有专利保护,但是作用机制、分子结构跟原研药相差不大,在临床应用上并没有创新。

        反观那时的外资制药企业,却正以合资的方式进入中国,建立起一种全新的品牌、药品零售、商业和学术推广的模式,对中国药企的发展产生了极大的冲击。而在太平洋的另一边,尤其是美国,很多优秀的华裔医药科学家已经成长成熟起来。

        当时的我在思考,我们有优秀的科学家,有巨大的市场,有很好的制药基础结构,为什么制药产业会处在生态链的最低端?我能做些什么?就这样,怀着相同的信念,我与程京、宁志强、石乐明和胡伟明几位归国学者一道,于2001年3月创立了微芯生物。

        微芯的理念是“原创、安全、优效、中国”。我们要做的是中国真正的原创药。它的分子结构应当完全不同于已上市的产品,作用机制新颖,临床定位与已上市药显著不同,将满足尚未得到满足的患者需求。然而,原创药的开发风险是最大的,周期也是最长的。

        创业艰难,大浪淘沙。15年过去,一些新药研发企业或是挣扎在生死边缘,或是黯然退场。在最初的几年,公司在完全没有盈利的情况下,我们几个海归博士带着企业研发团队,靠着从国外习得的核心制药技术,在化学基因组学药物发现与评估平台上,憋着一股劲埋头苦干、默默坚持。终于,抗肿瘤原创新药西达本胺(爱谱沙)、首个治疗Ⅱ型糖尿病的原创新药西格列他钠和新型三通路靶向抗肿瘤药物西奥罗尼相继在我们的实验室诞生,并将逐渐走向市场。这些药物在全球具有独一无二的原创性,其中,西达本胺更实现了首次对美国药企进行专利技术授权许可使用和国际临床联合开发,是中国首个获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核准,在美国进行临床研究的中国原创化学新药,实现了源于中国发现、全球开发的战略目标,也实现了让全球最新创新成果造福于我国患者的愿望。

        作为海归团队中的一分子,我们非常享受在创新研发中,用自己学习掌握的科学智慧去治病救人、服务于祖国社会的过程。虽然我国医药产业与发达国家的差距暂时还很大,但是我们在原创新药、原料药和制剂的国际化方面,以及生物医药的知识产权和金融交易方面,都实现了从无到有,并不断发展和攀升。

        我相信,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浪潮中,高科技企业将迎来发展的春天,中国将涌现出更多原创企业和创新团队。

        (本报记者 杨舒采访整理)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