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历时7年精心创作的国产军事题材电影《战狼》,成功塑造了我军特种兵的英雄群像。该片自4月初上映以来受到观众好评,截至4月底票房已经超过5亿元。日前,中宣部文艺局、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电影局联合在京召开研讨会,探讨这部思想性、艺术性俱佳、“叫好又叫座”的作品成功的原因,以及对当今文艺创作所具有的启发意义。现摘要刊发与会专家的发言,以飨读者。
展现当代军人的血性和担当
姜秀生(总政治部宣传部艺术局局长)
《战狼》高扬起英雄主义的旗帜,在中国当代军事题材大片中独树一帜,实现了好口碑与高票房的统一,这充分说明军事题材的电影在中国当代的文化语境中大有可为,同样说明弘扬中国梦、强军梦的文艺创作前途光明。
《战狼》借鉴了一些军事题材影视作品的成功经验,用年轻人的视角和语言来讲好现实军营的故事,特别是它将主要人物放在真实战争的环境中,放在与强敌的较量中,放在生与死的抉择当中,来表现当代军人的英勇顽强的战斗作风和敢打必胜的战斗意志,展示了当代军人的血性和担当,给影坛吹来一股久违的铁血阳刚之气;影片具有很强的时代感,故事脉络清晰,战争叙事紧张激烈,丰富且转换快速的镜头体现了当代的电影节奏,同时也准确地从内在把握住了我军风貌。例如影片中展示了大量新型的武器装备、先进的战术战法,加上3D影像的逼真效果,让观众有耳目一新的感觉,一改以往装备陈旧落后、人物缺乏鲜明个性的印象,展示出大国军队新风貌和当代军人的新风采。中国梦、强军梦与电影梦和个人梦是一致的,观众对影片的认可也体现了对强国、强军的期盼。
一部有诚意、接地气之作
喇培康(中影股份公司董事长)
《战狼》是一部可以载入中国电影史的诚意之作。这部影片拍得非常接地气,它以一种当代年轻观众喜爱的、能够接受的方式拍摄,把主旋律的内容以商业片和类型片的形式完美地表现出来。这与当下主流观影群体的审美喜好相契合,并成功激发出观众的爱国主义情怀。同时,《战狼》也打开了中国电影一个新的创作空间。以往军事题材影片在商业上并不成功,而《战狼》是近年来第一部能获得高票房与高关注度的影片。影片的成功也是思想解放的成功,受到该片的启示,今后将会有一批军事题材的影片,也以类型化商业片的形式出现。
《战狼》的出现,可能是中国电影观众欣赏口味的一个拐点,以《失恋33天》为起点的、大量的小清新题材,已经让观众产生审美疲劳,转向爱国主义情怀影片的观赏倾向非常明显,这将促使中国电影市场更加多元,朝着多样化、多题材、多类型方向发展,中国电影的创作将更加成熟与丰富。
英雄主义美学精神的回归
党圣元(中国社会科学院外文所党委书记)
作为军事题材的影片,《战狼》讴歌了当代中国军人的精神,是一部有思想追求和艺术品位的精品力作。从一号主人公冷峰和他的战友们身上所体现出的英雄气概,展现了传统的中国精神和中国风格。另外,电影的制作中融入了当代电影创作元素,生活气息非常浓郁,这就说明了“源于生活、高于生活”的文艺创作的美学规律,对于当下文艺创作中的形象塑造仍然是有效的,需要继续坚持和弘扬。
近年来由于受到消费主义思潮、历史虚无主义等价值观念的影响,在一部分主旋律电影中,英雄人物的积极意义和美学意义被弱化了许多。令人欣慰的是,这些在《战狼》中获得了成功的回归。
巧妙设计冲突对立面
刘藩(中国艺术研究院影视所研究员)
对战争片的创作来说,其难点之一就是怎么样塑造个性化的、生动鲜活的英雄,而《战狼》的成功就在于此。影片中的人物有好莱坞影片里超级英雄的影子。国产战争片的一大苦恼,就是长期以来现实生活中没有战争,而《战狼》巧妙的地方,就是设计了雇佣军这样一个冲突的对立面,在这个合理的前提下,塑造出军队集体形象背景下的个性化的超级英雄,呈现在观众面前的就是一个个机智勇敢的军人形象。在这一点上呼应了大众对于人民军队战斗精神的期待,整个基础的扎实再加上人物塑造的成功和冲突设计的合理,便奠定了影片成功的基础。
此外,关于节奏的把握也准确到位。热血阳刚的片子很容易像战争游戏闯关一样打打打,《战狼》则在里面插入了幽默的玩笑和爱情的元素,观众看着不会觉得单调疲劳,这也是影片值得借鉴的地方。
宣传发行要找到合适的点
陈辉(福建恒业电影发行有限公司)
《战狼》开始并不被外界看好,我第一次在电视上看样片的时候也给自己打问号:这个片子到底要怎么样宣传?到底要怎么样发行?会赢得市场吗?
直到2014年的11月份,在影片制作后期,在公司第一次通过大屏幕看到片子后,才被真正感动。“犯我中华者虽远必诛”这样铿锵有力的呐喊中,包含有太多的民族情怀,很多观众过去是无法看到这样的电影,通过这样的电影去产生爱国情怀的共鸣的。爱国主义、英雄主义是这部影片的突出特征,所以,宣传发行时找到这样的合适的点,一定会成功。
一次充满风险的大胆探索
李峰(南京军区政治部宣传部副部长)
《战狼》国内票房突破5亿元,刷新了同类题材国产电影口碑和票房多项纪录;在澳洲火爆上映当天座无虚席,海外华人华侨激动不已;全国各大媒体也纷纷关注并作了专题报道。
《战狼》是军区政治部文工团参与并联合制作出品的第一部大银幕电影,耗时多年,从创意到创作剧本再到进行拍摄,经历了难以想象的艰难历程。为了展示好特种兵形象,吴京在特战部队光体验生活就达18个月,近两个月的外景拍摄对剧组更是一种极限挑战。是因为各合作方对弘扬主旋律信念的坚守、对电影艺术的执着追求、对国产军事题材影片的责任与担当,才有了今天银幕上军人血性胆气的完美展现。该片从创作拍摄到播映,中宣部、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和总政宣传部艺术局的领导、专家给予了有力指导帮助,拍摄制作过程中,军区各级高度重视,从策划、创作到拍摄的整个过程,倾力协作,参拍部队结合训练任务,最大限度地为剧组提供强有力的支持保障。
应该说,电影《战狼》的创作过程,是一次充满风险的大胆探索,正因其不畏艰难,才诠释了当代军人忠诚之心、狼之血性、虎之胆气,成就了《战狼》的成功。它是一部国产现实军事题材影视作品的投石问路之作,其延展意义在于文艺作品坚守立场与尊重市场规律可以并行不悖,坚守立场意味着传播正能量的责任与担当,尊重市场意味着尊重时代与广大观众。
现实主义美学基础上的爱国情怀表达
贾磊磊(中国艺术研究院副院长)
中国电影发展的动力和源泉,在于能够提供一些具有内在驱动力的因素,而《战狼》就是一个非常好的范例。它体现了中国电影建立在现实主义美学精神基础上的爱国主义传统,这个传统在中国的主流电影里一直在延续,观众对这种正向的爱国主义精神,在心理倾向上有着非常强烈的认同。
同时,《战狼》十分注重电影的商业元素,把娱乐性、思想性和艺术性进行了有效的整合,这为中国电影未来的发展提供了非常好的样式,让电影以影像艺术的方式传递正确的价值观,赢得观众的认可,而非概念或说教式的简单表达。
类型化叙事风格的有效构建
张方军(八一电影制片厂政委)
《战狼》是军事题裁影片一次成功的尝试和探索,社会效应和经济效益的双丰收,唤起人们对军事影片的关注,也使中国军人铁骨铮铮的形象走进观众视野。《战狼》的成功已远远超越了作品本身。
《战狼》的成功首先得益于类型化叙事风格的有效构建。《战狼》将影片定位为军事类型化动作片,它以时代的审美特征构建了卓越的叙事风格,将武侠片、动作片、军事片融合在一起,真切的动作,真枪实弹的战斗场面,科技感十足的现代化装备,令人炫目的科技制作,再加上惊心动魄的生死搏杀,张弛有度的叙事节奏,使影片极富视觉冲击力和震撼力。其次是军事电影创新和突破的结果,它把好莱坞商业片模式与中国军事片很好地结合起来,把军人牺牲奉献的感性与动作片的血性融合起来,为观众提供了一道丰盛的视听盛宴,极大地激发了观众的观影热情。
此外,《战狼》的成功还得益于精准的市场定位与营销,除了吴京自身一系列外围宣传外,发行方的大力造势也产生了很好的效果。在全国20多个城市组织观众见面会,每天主创跑七八场影院不遗余力地搞推广,形成了良好的口碑效应,缔造了持续的观影热潮,最终赢得了市场。
国家意识与个人情感的平衡把握
吴冠平(北京电影学院电影学系主任)
《战狼》作为纯军事题材的影片创造了票房奇迹,赢得了众多年轻观众喜爱。它在大与小之间找到了平衡。所谓大,指的是保家卫国守疆护土的军人职责,而小则指向个人的情感,包括男女爱情、父子亲情等。过去在处理军事题材的时候,在大小的配置上往往失当或失衡,而《战狼》中影片最难得的就是在国家意识与人性意识的平衡点上找到了一个非常好的把握,既表现军人应该有的职责和担当,同时又把军人充满人性的情感表达出来,主要角色冷锋充满智慧的独特个性和在艰难困苦面前的韧性,恰恰与今天的年轻观众在精神层面上达到了互通与契合。
流行文化产品如何才能有效地传递主流价值观?这是我一直研究的课题。我认为《战狼》这部电影给予了回答。战争场面的拍摄和视觉奇观的营造以及俏皮机智的台词设计,都大胆地呼应了当下的流行意识。
军地资源的成功整合
李洋(总政宣传部艺术局原师职干事)
《战狼》成功的关键在于军地联手,军旅题材电影的繁荣一定是军地资源的有效整合。
美国的军旅题材影视作品,一般要做两个放大,一个是军人魅力的放大,一个是军人实力的放大。美国军方注重以影视作品方式打造美国军人社会形象,传播美国军队实力,这种方式很有效果,使得他们在很多领域里起到了不战而屈人之兵的作用。
军旅题材影视不是游戏,它一定会跟国家精神、国家命运、爱国情怀息息相关。影片中,官兵们数次喊出“犯我中华者虽远必诛”,这样的口号非常有力量、有穿透力,体现了军人强烈的责任心、荣誉感和国家意识。爱国主义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影片对今天的青少年一代一定会产生很大的影响力和感染力。
牢记电影人的职责
吴京(编剧、导演、主演)
非常感谢各位领导和专家对《战狼》的肯定,我认为这部电影能取得今天这样的成绩,是整个团队、整个产业链共同合作的结果,也是因为太久没有可以让人看了后激发强烈七年的历程下来最大的感悟,作为一名电影人,无论是作为一个演员,一个导演,一个投资人,最重要的都是牢记自己的职责,踏踏实实地做人,用诚意和百分之百的努力拍出好的作品,呈现给观众。市场是不会慢待一部好作品的。
成功源自独特性
周星(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院长)
在大量充满青春怀旧的“小鲜肉”影片里,突然出现一种血性的、战斗的、人格化的真实景观,而且把国家意识和军人责任有机地镶嵌在故事叙述之中,《战狼》令观众为之眼前一亮。
《战狼》在题材、叙事、个性创作方面具有独特性,这是其取得成功的重要原因。近年来青春片越来越陷入雷同模仿的窠臼,而《战狼》以其战争故事的独特性,极大地丰富了影像世界,满足了人们对中国电影具有英雄气质和浓烈刚性国家气度的融合的期待,整体风格上做到了民族风的内在性和世界观影气度的巧妙结合,同时还做到了叙事情节的本土性与电影大片的景观性的有机结合,个性情致的情感和集体主义精神的有效结合。
对当下国民爱国主义精神的发现
皇甫宜川(《当代电影》杂志社主编)
《战狼》的出现,对市场的包容度和宽容度进行了一次测试,在创作和市场方面都具有创新的意义。从创作来看,《战狼》提供了一个好的经验,即国产战争片的持续发展离不开军队的支持,不仅包括对技术、演员和营造战争场面的支持,更重要的是对艺术创作和创新进行支持。同时,《战狼》是对当代军人的发现,也是对当下国民爱国主义精神的发现。《战狼》对冷锋这个人物性格上的发现,不仅使人物变得生动,叙事变得引人入胜,还使观众获得了影片观赏之外的人生思考,使之成为一部值得总结和分析的现象级电影。中国战争片一直想解决而没有解决好的就是个体和群体的关系、个体和国家的关系,《战狼》有自己的叙事规律,将这种关系处理得非常好。
《战狼》既是艺术产品,也是工业产品,它的技术标准或者工业标准是影片的一道底线,影片只能在这个底线上来提升思想性和艺术性,《战狼》的成功,与其技术标准的提升有很大的关系。《战狼》对市场的测试表明,观众对这样的类型片是完全能接受的,期待电影界以《战狼》这部影片为起点,突破过去战争片的创作瓶颈,再一次掀起战争片的创作高潮。
传统精神和现代法则的融汇
李舫(《人民日报》文艺部副主任)
首先,《战狼》的成功密码,在于将以德服人的儒家精神和以力服人的法家精神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是传统精神与现代法则融汇的结果。《战狼》将军旅题材英雄人物的“物性”还原为人性,突破了以前作品中把军人阐释为纪律、法则、职务等附生品的局限,影片中的人物非常生动,在锋芒毕露下充满了人性的平和与温暖,具有现代青年的总体特性。
其次,《战狼》尊重艺术作品的创作规律,也具有自己独特的美学品格和表达方式,塑造了生动的人物形象,符合现代的传播规律。这一部作品成为黑马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就在于吴京本人,他七年磨一剑,用韧性和人性打造出了这部作品。
更重要的一点,这部作品的成功有赖于跨文化传播和国际语言传播方式和规则的运用。其中有很国际化的元素,比如像英雄、个性、责任、荣誉和国家意识,这些观念与比较现代的影像符号在影片中的结合,非常好地构成了这部影片的优秀表达方式。炫目的视听技术使得《战狼》拥有了完美的特效,让人感觉到非常震撼。而动作元素的充分运用,也是其成功的重要因素。
类型片探索趋于成熟的标志
索亚斌(中国艺术研究院影视所)
《战狼》和不久前的《智取威虎山》一样,能体现出影片的爆发力,有一种生猛之感,标志着国产战争片终于开始作为一个类型趋于成熟。这两部影片成功的关键原因,都是比较严格地遵循了类型电影的创作原则,从人物建构、情节编织一直到价值观内核,都采取了比较中规中矩的类型化的策略,巧妙借鉴和融合了美国反恐战争片、香港化的动作片以及内地的军旅题材热点。
当下的不少军旅创作题材作品似乎是受到了某种现实主义原则的困扰和制约,喜欢将作品文本和生活现实做一个简单的对接,而类型片的原则其实不是这样的,它注重在现实生活依托之上的浪漫想象,是电影化的艺术性想象,《战狼》在此方面应该说是向前跨出了一大步,当然也还有一定的提升空间。
(本版图片均为电影《战狼》剧照。CF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