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主席5月10日开始对白俄罗斯进行国事访问。访白期间,习近平主席将专门抽出时间考察中白两国间最大的投资合作项目——中白工业园。启动不久的中白工业园承载着两国合作共赢的梦想,有望成为“一带一路”北线上的重要战略支点。作为中白工业园建设的参与者,招商局集团副总经理兼招商局国际执行董事胡建华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说:“‘一带一路’构想逐步深入沿线国家民心,为有意‘走出去’的中国企业提供了宽广绚丽的舞台,更向作为拓展海外‘领头雁’的央企提出新的要求。”
拓荒中白工业园
“我们的企业战略与国家战略吻合,我们的企业责任也应与国家责任匹配。”胡建华说,国家的“一带一路”战略为招商局集团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战略大平台,我们也在尝试利用自身优势和经验,为希望“走出去”的国内企业搭建海外创业的“小平台”。其实,国内有许多企业希望配合国家的“一带一路”战略,但因为不了解国外环境,缺乏海外运营经验,不敢贸然出国。基于这一现实,招商局集团响应国家召唤,于2015年2月开始与国机集团一起参与建设中白工业园。
备受中白两国重视的中白工业园极具战略价值,但其建设一度面临诸多困难。园区位于白俄罗斯明斯克机场附近,占地91.5平方公里。人口不足1000万的白俄罗斯内需有限,园区发展需要对外贸易来支持。但白俄罗斯是内陆国家,物流成本、劳动力成本都不低。凭借全球港口网络布局和工业园区开发经验,招商局集团提出为中白工业园寻找出海口,打通物流瓶颈。立陶宛的克莱佩达港距离中白工业园约500公里,可以成为园区在波罗的海的出海口,立、白两国铁路制式相同,不用换轨,且立陶宛联通市场巨大的欧盟区。若将中白工业园与立陶宛的通道打通,物流、商贸难题都可能迎刃而解。
当前,已有15家中国企业有意入园,其中6家公司已签合约。在首期开工的3平方公里工程,招商局集团根据园区整体规划,分期投资数亿美元,负责其中1平方公里的商贸物流园建设与运营,计划分三期将园区的仓储、物流、商品展示、线上电子交易、商住酒店、企业公馆等基础设施逐步建成,并搭建通关、货币清算、数据中心等软件基础设施,根据企业各自需要,满足客户不同需求,实现企业“拎包入住”。
胡建华说,在“一带一路”布局上,中白工业园有潜力成为北线的重要战略支点。为此,招商局集团为商贸物流园项目配备了最强的团队,在规划上放弃传统的滚动式发展,相关建设一次到位,以更快积聚人气。“我们愿为中国企业解决后顾之忧,期待将这一平方公里园区做成支撑中国企业产业转移的典型项目”。
胡建华引述集团李建红董事长的话说,招商局集团希望通过中白工业园项目与立陶宛物流及港口设施协同联动,实现公路网、水路网、航空网、铁路网及互联网的“五网融合”,打造国际性的增值加工中心、贸易与品牌展示中心、商品集散与物流中心、通关服务中心和跨境人民币结算中心等“五个中心”,实现互利共赢。
机不可失 责无旁贷
有多年企业海外拓展经验的胡建华认为,“一带一路”不是挑战别人、抢占别人地盘,而是“共商、共建、共享”,“大家一起去做,共同把蛋糕做大”。
“‘共商、共建、共享’这六个字,于史有据,以情为本。”胡建华说,在许多发展中国家的历史记忆中,欧美列强长期殖民掠夺第三世界国家,当地老百姓没有受益。2014年,招商局国际入股吉布提港口23.5%股份后,某西方国家外交官直接质问吉官员,为何将港口的股份卖给中国人。这位官员回应道,你们100年前就来到这里了,我们也给了你们100年机会。现在中国人只是为我们投资、设计和建设港口,给我们提供技术和运营服务,我们仍是港口的最大股东。若是你们愿意来投资并提供这些服务,我们当然也欢迎。听罢这一席话,那位西方官员无言以对。
“一带一路”在沿线国家受到高度认可,对矢志“走出去”的中国企业来说,其积极影响已经显现。胡建华说,以前我们主要从商业角度讲合作,让对方感受到利益。现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在外交、社会层面对中国企业更加支持、更加信任。在这样的大环境下,会有更多的中国企业“走出去”,在拓展自身业绩的同时,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带来发展机遇。港口是“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的核心和重点。招商局国际作为中国大陆在海外布局最早、业务最广、投资规模最大的港口企业,有条件更有责任在“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中发挥更重要的作用。
实现“一带一路”的物流“大闭环”
2014年,受国际经济形势和贸易量增幅整体滑落的影响,全球很多公共码头运营商的日子都不太好过。招商局国际旗下港口完成集装箱吞吐量却突破了8000万TEU(注:标准集装箱单位),成为全球第二大集装箱码头运营商。招商局国际海外地区港口项目共完成集装箱吞吐量1406万TEU,比上年增长87.1%。胡建华说,招商局国际能有如此增幅,得益于与“一带一路”战略高度契合的企业海外战略。2013年7月,招商局国际首个海外绿地项目斯里兰卡科伦坡国际集装箱码头(CICT)的新设施陆续投入营运。2014年8月,招商局国际持股23.5%的吉布提PDSA下属的多哈雷多功能码头项目正式动工建设。与此同时,招商局国际在多哥、尼日利亚积极参与港口投资,进一步拓展了集团在西非地区的市场份额及影响力。
不久前,也门局势突变,招商局国际在吉布提运营的码头积极配合撤侨,让祖国撤侨船只优先停靠,圆满完成了任务。“虽然营业收入受到一定影响,但我们为此倍感自豪。”胡建华认为,央企的发展得益于国家的整体战略部署,“走出去”的央企也应胸怀国家利益,积极践行“一带一路”。未来,招商局国际会持续发掘“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沿线的潜在机会,帮助有需要的国家实现港口码头的建设和升级,改善当地基础设施条件,提升当地经济发展,实现企业与驻在国的双赢。同时,招商局国际还将重点加强在中亚、北欧及波罗的海地区的业务拓展,争取实现陆上丝绸之路、海上丝绸之路在该区域接龙,形成一个物流“大闭环”。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中国企业在海外发展的商业模式不应有一定之规,关键是因地制宜,找到互利共赢的契合点。”胡建华说,与以往的工程承包和资源收购方式不同,对于“一带一路”,招商局国际将坚持“扎根当地、长期运营、综合开发、造福社会”的海外开发模式。
“与单纯的港口开发项目不同,我们在斯里兰卡、吉布提推行的是港口——园区综合开发的商业模式,以激发港口对周边地区的辐射潜能。斯里兰卡的港口将辐射印度次大陆,吉布提港口将辐射埃塞俄比亚及东非周边地区,推动区域经济的发展。”胡建华认为,中国企业进行海外投资时需要特别关注本国战略和投资国战略的协同与互动,还应注重质量、守法遵俗,切不可短视,做损害国家利益的事情。“走出去”的中国企业应深刻理解“一带一路”的内涵,在发展理念上由短线变长线,由战术性变战略性,“不是把一个项目建完就走人,而是让企业真正在当地运营,实现中国优势产能的转移”。
胡建华说,在斯里兰卡科伦坡码头,我们95%的雇员都是当地人,没有以技能水平为借口排斥当地人,而是把他们派到深圳蛇口的招商局母港来培训集装箱装卸技术。我们的项目在当地提供了很多就业机会,给当地政府交了很多税,使当地人真正受益。“从招商局国际的实践来看,‘走出去’企业只有给当地带来经济效益,为当地创造价值,才能形成良性互动。”
风翻白浪花千点,雁点青天字一行。在“一带一路”前行的路上,包括招商局集团在内的央企重任在肩,大有可为。
(本报记者 余晓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