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16版: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       上一版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5年05月07日 星期四

    热点关注

    担当进取 自主自信 向善向上

    ——2014年度大学生思想状况调查分析

    作者:沈壮海 段立国 《光明日报》( 2015年05月07日 16版)
    资料图片
    资料图片

        大学生的思想状况,是社会思想状况的晴雨表,也是反映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实施成效的重要维度。为了尽可能客观地呈现这一社会思想状况晴雨表的精确刻度,近年来,我们依托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发展报告建设项目《中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发展报告》,凝聚研究团队,研制调查方案,努力积累专业性的反映大学生思想状况的“大数据”,研判大学生思想状况的新态势。2014年度的调查表明,大学生对主流价值文化具有高度的思想认同和积极的践履努力,政治参与热情较高,奉献意识强烈,富有社会责任感,生活态度积极乐观,人生追求健康向上,呈现出积极进取、爱国好学的青春气质。调查中显示的大学生人生及思想成长过程中的有关阶段性特征与思想认知特点,对持续做好大学生的价值引领、思想疏导提出了相应的新要求。

     

    调查基本情况

     

        这次调查于2014年6月至7月在中国人民大学、北京交通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北京化工大学、中国传媒大学、对外经贸大学、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天津大学、大连理工大学等30所随机抽取的高校进行。调查中,以相关高校在校总规模人数为分层特征,计算确定各高校抽取的学生总数及其抽样学院不同学段、性别大学生的样本数,共发放问卷3000份,回收有效问卷2894份,有效回收率为96.47%。经信度和效度分析,主观态度调查问卷克朗巴赫系数为0.823,说明内部一致性信度良好。经过验证性因素分析,发现数据—模型拟合效果良好,结构效度达到统计学要求,能够准确反映调查对象的现实状况。

     

    大学生思想状况总体态势

     

        调查表明,大学生的思想状况呈现积极向上的良好态势。大学生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高度认同,热爱中国共产党,入党意愿强烈,入党动机端正;普遍关心时政,政治参与热情较高;推崇奉献精神,对“中国梦”、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积极关注并具有强烈的践行意愿,富有社会责任感;生活态度积极乐观,人生追求健康向上,呈现出了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精神风貌。

     

        积极赞同实现民族复兴必须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政治认同状况良好

     

        调查显示,大学生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共同理想等积极认同,入党积极性高,入党动机纯洁端正。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82.7%的大学生认为“实现民族复兴必须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对通过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民族复兴充满信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深入人心,78.1%的大学生认为“当代大学生应当牢固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77.5%的大学生认同“中国共产党是中华民族的先锋队”。78.0%的大学生积极要求入党,追求理想信念、为国家和社会作更多贡献、寻求政治荣誉感以及对党的执政地位和执政理念有信心是大学生的主要入党动机。大学生广泛的政治认同与政治共识反映了他们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及其成就的高度认同与普遍认可。

     

        对时事政治和思想政治理论信息的关注度普遍较高,政治参与意愿较为强烈

     

        大学生普遍关心时政,国内时政(76.5%)和国际时政(59.0%)是大学生日常关注度最高的两类新闻信息;高达85.0%的大学生表示关注思想政治理论方面的信息。关于政治参与,56.7%的大学生明确表示支持在校大学生参与民主选举、政治监督等活动,仅有18.9%的大学生明确表示反对;65.4%的大学生表示愿意参与上述政治活动,仅有7.7%的大学生明确表示不愿意。从总体上看,大学生政治参与的意愿强烈,呈现出政治主体意识日益增强的鲜明特点。

     

        对奉献精神、“雷锋精神”高度推崇,表现出积极的践行意愿和高度的社会责任

     

        81.8%的大学生认为“奉献是人生最大的快乐”,67.2%的大学生对“先索取,后奉献”的价值观明确表示反对。“雷锋精神”同样受到大学生群体的热切推崇,超过92.0%的大学生认为“雷锋精神”并未过时,并对此表现出了强烈的践行意愿。91.6%的大学生表示遇到跌倒的老人时愿意伸出援手;91.7%的大学生愿意参加诸如抗震救灾、山区支教、环境保护等相关志愿活动;83.1%的大学生平均每年都会参与公益(义务)活动,其中平均每年参加1~2次的占54.0%,3次以上的占29.1%。这些数据,展现了大学生乐于奉献、勇于担当的精神风尚。

     

        正确认识中国梦的集体与个体意义,重视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的有机统一,人生追求积极向上

     

        绝大部分大学生能够正确认识国家梦、民族梦和个人梦的相互关系,77.8%的调查对象对“人生梦想是国家梦、民族梦、个人梦的有机统一”表示认同。关于人生价值的实现,76.4%的大学生倾向于“在社会价值和个人价值之间寻找平衡”,对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的共同关注成为当前大学生人生价值选择的重要特点。大学生还呈现出较强的集体主义观念,74.2%的大学生认同“人生价值只有在集体中才能得到更好的实现”。在人生追求方面,事业成就(63.8%)、受人尊重(58.4%)、衣食无忧(48.8%)、益于国家和人民(41.4%)是大学生看重的主要方面。79.3%的大学生生活态度积极乐观;87.9%的大学生表示有明确的人生理想;高达94.9%的大学生表示自己有长期或短期人生规划。

     

        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高度认同

     

        调查中涉及对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等公民层面价值准则的认同情况。数据表明,大学生对这些价值准则的认同度普遍较高,呈现出强烈的爱国热情,对敬业精神、诚信品格和与人为善的道德品行等高度认可。其中,73.7%的大学生认为“国家兴亡,我有责任”,83.8%的大学生认为“工作职业没有高低贵贱之分,要干一行爱一行”,62.1%的大学生对“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无信不立’已经过时”表示反对(即对诚信价值观表示认同),高达95.9%的大学生认为“帮助别人是一种快乐”。大学生对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表现出较高的认同感,超过93.0%的大学生认为“改革创新是国家兴旺发达的动力源泉”。

     

    大学生对思想政治教育举措及成效的评价

     

        调查表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总体上受到大学生认可,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整体成效正在不断彰显。88.2%的大学生对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持肯定性评价;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和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在大学生思想品德发展中的积极作用受到大学生的总体认可。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育德作用得到充分肯定

     

        对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对大学生思想品德发展的作用,85.0%的大学生予以肯定,仅有3.9%的大学生认为没有积极作用。数据分析发现,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对大学生政治观与政治行为方面的正向影响作用显著,标准化系数为0.14。大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课程设置、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师资水平等四个方面内容的总体评价都较好。其中,对课程设置表示满意的为59.4%(明确表示不满意的为8.2%),对教学内容表示满意的为57.1%(明确表示不满意的为9.0%),对教学方法表示满意的为53.8%(明确表示不满意的为10.5%),对师资水平表示满意的为62.7%(明确表示不满意的为6.5%)。这些数据,表明了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的积极成效,也说明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建设还有很大努力空间。

     

        日常思想政治教育的相关举措得到大学生高度认可

     

        结构方程模型分析结果表明,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对大学生人生观、价值观、政治观、道德观及其行为表现均具有正向显著影响。其中,对道德观与道德行为的积极作用最大,标准化系数为0.75;对人生观与价值观积极作用的标准化系数为0.56;对政治观与政治行为积极作用的标准化系数为0.39。此外,大学生对日常思想政治教育有关方面和举措的满意度较高。其中,对辅导员工作表示满意的学生为75.6%;对就业辅导工作表示满意的学生为73.3%;对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表示满意的学生为64.4%;对学生骨干培养工作表示满意的学生为64.3%。大学生对有关思想政治教育渠道的教育成效也比较肯定。71.9%的学生对社会实践活动表示满意,62.8%的学生对校园文化活动表示满意,60.6%的学生对社团活动表示满意。

     

        大学生对自身群体的文明素质予以自信而积极的评价

     

        大学生的文明素质是教育成效的重要反映。调查中,我们列出了12项指标,让受访对象对大学生群体的文明素质作出评价。结果表明,受访者对大学生群体的文明素质总体予以积极评价。其中,受访学生对大学生群体12项素质表现的评价按好评率由高到低依次分别是:“文明礼貌”(88.3%)、“诚信意识”(86.8%)、“团结协作”(86.7%)、“自立能力”(85.1%)、“人文素养”(84.2%)、“责任意识”(80.1%)、“集体观念”(76.5%)、“纪律观念”(75.5%)、“维权意识”(75.2%)、“奉献精神”(75.1%)、“创新精神”(72.0%)、“勤俭节约”(70.8%)。受访学生对大学生群体文明素质的这些评价,反映了当代大学生的群体自信及昂扬向上的成长心态,为社会全面认识大学生的成长发展提供了一个重要视角。

     

    加强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需持续着力

     

        总体上看,当前大学生的思想状况在多样多态、活力跃动中呈现出担当进取、自主自信、向善向上的总体特征;大学生对思想政治教育相关举措的积极评价也充分反映了近年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加强改进的新进展,反映了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深入推进的深层成效。调查也发现,正处于思想成长、价值观形成过程中的大学生对有关思想观念、理论问题、价值判断等的认识同样存在有待进一步明晰、深化之处;大学生思想活动和思想认知等方面呈现出的有关群体特征、人生阶段特征及对思想政治教育载体渠道、方式方法的评价等,也提出了诸多应当关注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新课题。

     

        推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发展,需要凝聚合力、持续着力。当前,在加强思想政治教育队伍建设、阵地建设,创造性地把中央加强改进宣传思想工作、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等一系列战略部署深化落实的同时,要更加关注热点思想理论问题的教育引导、关注教育内容与方式方法的改革创新。一方面,加大对思想理论热点问题的教育引导力度,多渠道多形式地开展中国梦、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现实国情与建设成就的宣传教育,进一步激扬大学生在勤学报国的现实行动中创造人生精彩的正能量。另一方面,加大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创新与方式方法创新的力度。数据显示,在大学生看来,教育方式(76.5%)、教育内容(55.7%)和社会环境(53.8%)是影响思想政治教育成效的主要原因。教育引导既要注重把理论讲通、讲透,还要避免教育内容远离现实生活,避免空洞说教造成内容“骨感”,应努力贴近生活、贴近实际、贴近大学生,创新发展大学生愿意倾听、乐于接受的教育引导方式,以达到潜移默化、润物无声的教育效果。在这一过程中,要进一步用好网络这个重要的教育平台、载体和通道。调查表明,目前大学生平均每天上网两小时以上的占80.0%,娱乐消遣(68.3%)、获取新闻信息(57.5%)、交流沟通(57.2%)和学习(49.0%)是大学生上网的主要目的;使用微博、微信等信息交流平台的大学生占88.9%,92.0%的大学生借此浏览动态、了解信息、发表观点和更新状态。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应创造性地运用好网络、微博、微信等新型传播媒介,提升网络空间思想引领的意识、能力、水平和艺术。

     

        (作者单位:武汉大学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中国实践协同创新中心)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