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5年05月02日 星期六

    劳模家书

    赵孝春的“传家宝”

    作者:本报通讯员 吴润 本报记者 张国圣 《光明日报》( 2015年05月02日 03版)

        不要只靠聪明,要相信勤奋;不要害怕失败,要勇于坚持;不要欺骗自己和他人,诚信才是做人做事的根本。

     

        ——赵孝春给儿子赵友安的信

     

        无论个人发展得怎么样,都要感谢改革开放!

     

        ——赵孝春给儿子赵友安的信

     

        赵友安一直保存着父亲赵孝春给自己的一封信。信里有几段话他早已熟记在心:“不要只靠聪明,要相信勤奋;不要害怕失败,要勇于坚持;不要欺骗自己和他人,诚信才是做人做事的根本。”几十年间,赵孝春从个体养殖户、城口老腊肉品牌的创建者、致富典型、共富带头人,一步步成长为全国劳动模范,勤俭诚信的“传家宝”始终没有变。

     

    养猪赚取第一桶金

     

        “无论个人发展得怎么样,都要感谢改革开放!”在给儿子赵友安的信中,赵孝春谆谆告诫。重庆市城口县高阳村,是大巴山深处一个小山村。1979年,十一届三中全会的春风还没有吹进这个穷旮旯。为了让长期饿肚子的家人和乡亲们吃顿饱饭,生产队长赵孝春“胆大包天”,自作主张拿出生产队里的部分土地分给社员,社员既种生产队的田,也种自家的地。

     

        这种后来被总结为“小包干”的做法在城口县推广,让乡亲们终于不再挨饿了。“肚子吃饱了,就想吃肉啊!”对地地道道农民出身的赵孝春来说,“饭管饱,有肉吃”就是当时最想过的“好日子”。于是他开始用多余的粮食养猪。

     

        1980年,家里的母猪下了11个猪仔,赵孝春把它们喂大后卖给食品站,净赚了几百元。尝到甜头的赵孝春用这笔钱买回20多头猪,扩大了养殖规模。那时候,夫妇俩要带5个孩子,每天忙得只睡三四个钟头。后来,赵孝春又将赚来的2万多元全部拿出来建酒厂。这是他的首批投资,主要不是为了卖酒赚钱,而是用酒糟做猪饲料。

     

        光用酒糟做饲料,猪吃了腿软,站不起来。赵孝春又投资开起了面坊和油坊,将面坊和油坊的麦麸、米糠和油饼拌成混合饲料喂猪。到20世纪90年代,赵孝春家一年能出栏500多头猪,成了远近闻名的“养猪大王”。勤劳致富的典型赵孝春,被评为城口县劳动模范。

     

    “滑铁卢”催生“城口老腊肉”

     

        1994年,全国猪肉价格急剧下降,出栏的猪越多,亏损越大。饲养的猪减少到40多头的时候,赵孝春决定把猪全部杀了做成腊肉,放一段时间再看行情。

     

        过了一个月,当地的猪肉价格仍在一个劲地往下跌。赵孝春花了3天时间,将几千斤腊肉全部运到附近的万州市区找市场,没想到只用了4天时间就全部卖光了。赵孝春想着下一年猪肉价格该探底回升了,又饲养了400多头猪,结果生猪价格还是不断下降。这一次,赵孝春下决心全部做成腊肉。“不要害怕失败,要勇于坚持。”赵孝春给孩子们说。他背着几袋腊肉从城口到万州,又从万州到重庆主城,在胸前挂着劳模奖牌,为自家的腊肉吆喝。

     

        “城口老腊肉是粮食猪熏制,你少买点回去吃,如果好吃下午再来买。”再困难的时候,赵孝春都坚守诚信底线。他的诚信,也慢慢为“城口老腊肉”打出了品牌。

     

        2000年初,“城口老腊肉”卖到了每公斤40元,一年销售量超过了1000吨。“城口老腊肉”成了城口县第一个走出大巴山的品牌。凭着勤劳和诚信创业致富的赵孝春,也当选了全国劳动模范。

     

    勤俭诚信“传家宝” 千金难买代代传

     

        “城口老腊肉”出名了,赵孝春也出名了。“我们自己富起来了不算什么,让邻居乡亲都富起来才算本事。”赵孝春对儿女们说。致富后的赵孝春建起了种猪场,把400多头母猪免费送给乡亲们养,下了猪仔归乡亲,还把自己家的仔猪送给村里的贫困家庭。“赵孝春卖母猪和猪仔给我们时比市场价低,收购生猪时又比市场价高。这让我们对搞养殖更有信心。”修齐镇村民罗贤于说。

     

        高阳村四面环山,村口还拦着一条大河。1994年底,赵孝春拿出当年的全部收入修了一座铁索桥,后来修建公路大桥时,他又主动捐助了30万元。

     

        “城口老腊肉”出名后,当地做腊肉的人越来越多,一些急功近利的人甚至想靠偷工减料一夜暴富。如果不恪守诚信经营,“城口老腊肉”的市场招牌很快就会烂掉。心急如焚的赵孝春马上牵头,联合几家当地企业成立了行业协会,行业协会又很快出台了“城口老腊肉”的地方标准,还成功申请了全国地理标志产品。

     

        “诚信为本是我们一直秉承的经营原则,也是我们家的家风。”赵友安一直记着父亲赵孝春“宁舍金钱,不丢信誉”和“做人要讲诚信,待人要有爱心”的教诲。赵孝春一家如今已是四世同堂,其中一个孙子由他取名为赵维信。“勤俭诚信‘传家宝’,千金难买代代传。”赵孝春说,“希望我们的家风能一代一代传承下去。”

     

        (本报通讯员 吴润 本报记者 张国圣)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