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废墟上播种希望
“当前,中国红十字会的灾害救援,已从过去单一发放救灾物资过渡到以防灾、减灾、备灾为基础,以救援、救助、重建为重点的全方位救灾模式。”中国红十字会副会长王海京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指出,这些改变,缘于汶川地震。
自2008年汶川地震伊始,到青海玉树地震、甘肃舟曲泥石流……每一次重大自然灾害发生时,印有“红十字”标志的帐篷、物资,佩戴“红十字”标志牌的志愿者和工作人员总是以最快的速度到达灾区。
据王海京回忆,汶川地震发生后的两个月,大批救灾物资堆积在机场无法及时运出,缺乏科学管理的志愿者大量涌入,这些现象凸显出红十字会应急救援体系不足。为此,从2009年开始,中国红十字会着力打造标准化、科学化的应急救援体系。通过不懈努力,红十字系统的综合应急能力得到显著提升。
让生命在手中延续
49岁的张勇在一天晨练时突发心梗。同在晨练的红十字救护员赵阳马上跑到他身边,为他进行心肺复苏,一下、两下、三下……张勇终于恢复了呼吸。“如果能在‘黄金4分钟’内施救,就可能挽救生命。”赵阳说。他2010年参加了红十字会组织的应急救护培训,也正是因为这段经历,让危在旦夕的生命在他手中得以延续。
数据显示,我国目前因自然灾害而失去的生命年均约3000人,突发事故引起的非正常死亡人数达每年20万人,公众生命安全与急救知识的匮乏问题不容忽视。因此,普及生命安全与急救知识,提高公众自救互救能力,成为中国红十字会的重要工作。
目前,全国每年约有300万人接受红会的救护培训。此外,中国红十字会大力开展救护培训“五进”活动,即进学校、进机关、进企业、进社区、进农村,旨在让救护知识真正走近百姓身边。中国红十字会总会赈济救护部救护处处长郭建阳自豪地说,几年来,“五进”几乎覆盖了社会的各个角落和最广大的人群。
减少“等钱救命”现象
2005年,山东烟台15岁的孙海栋罹患白血病。因家境贫寒无钱医治,父亲孙靖服用安眠药自杀,希望借此引发社会关注,为儿子筹募巨额医疗费。
“自杀救子”的惨剧带给社会各界极大震撼。贫困白血病患儿这个特殊群体的生活现状,首次被赤裸裸地呈现在公众面前。
长期以来,我国农村地区,尤其是老少边穷地区的低收入人群“等钱救命”现象严重。为此,中国红十字基金会引入人道救助机制,启动横跨大病患儿救助、博爱卫生院(站)援建和乡村医生培训三大公益板块的“红十字天使计划”。“我和我的同事,其实就是一群在海边捡鱼的孩子。”2008年3月,时任中国红基会秘书长、现任中国红十字会副会长兼秘书长的王汝鹏曾在一篇博文中写道:“我最痛苦的时候,就是召开评审会确定最后救助名单的时候,鲜活的生命原本不该抛下任何一个。”
中国红基会通过撬动国家公共政策,引导社会资源向患儿和农村倾斜,最终降低甚至消灭贫困患儿家庭的灾难性医疗支出。如今,越来越多的患儿得到救助。
传递生命的礼物
2014年10月17日,湖南省11岁的绝症男孩刘爱(化名)走完了短暂的人生旅程。他的父母强忍悲痛,签署了器官捐献志愿书。刘爱的心脏、肺脏、肝脏、肾脏以及眼角膜等7个组织、器官,换来6名患者的重生。
自2010年初开始,中国红十字会受原卫生部委托,开展器官捐献试点工作。如今,已有数千位“刘爱”传递了“生命的礼物”。
作为中国红十字会开创的新事业,人体器官捐献工作在中国红十字会总会、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的共同推动下,在中国人体器官捐献管理中心的努力下稳步推进,初步探索出一条符合中国国情的工作模式。截至2014年12月,全国累计完成器官捐献近3000例,捐献器官7000多个,7000余名器官衰竭患者因此获得医治。
与此同时,中国红十字会中华骨髓库已成为世界第四大骨髓库,于今年1月21日,突破了200万人份。截至2014年年底,中华骨髓库累计为4680多名患者提供了造血干细胞,其中向国(境)外患者捐献了183例。
拉近中国与世界的距离
2010年1月12日,加勒比岛国海地发生里氏7.0级地震。由于我国与海地尚未建立外交关系,因此,中国政府通过中国红十字会向海地捐款100万美元。2014年2月,一万个家庭箱从中国起运,送抵缅甸北部克钦地区。这是近年来中国红十字会首次直接将人道主义救援物资送到战乱冲突地区。
协助政府开展国际人道主义救援工作,是中国红十字会发挥“政府在人道领域重要助手”作用的鲜明体现。
2013年11月8日,超强台风“海燕”造成菲律宾中部地区一万多人死亡,大量人员受伤,上百万人流离失所。中国红十字会接到菲律宾红十字会救援请求后,派出了三批国际救援队。中国红十字基金会常务副理事长兼秘书长孙硕鹏强调,此举标志着中国红十字会已经成为国际紧急人道主义救援的重要参与方。
中国红十字会还积极扩大国际交往,通过各种交流合作,逐渐走到了世界舞台中央,展示出一个发展中大国红十字会的形象。
(本报北京5月1日电 本报记者 田雅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