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5年04月18日 星期六

    浦东:改革不停步 开放再起程

    作者:本报记者 颜维琦 曹继军 《光明日报》( 2015年04月18日 01版)
    上海浦江两岸。新华社发

        新中国成立后,第一家证券交易所,第一家入驻外资银行,第一个自贸区——从25年前的4月18日起步,上海浦东开发开放,以一系列“第一”成为“中国改革开放的象征”。

     

        上海自贸区的新空间,综合配套改革的新征程,建设科技创新中心的新号角——25年后的今天,“应改革而生,因改革而兴”的浦东,在经济新常态下承担改革创新的新使命。

     

        4月16日,上海浦东张衡路,浦东新区首家由政府出资建设的公益性创业苗圃——浦东创客中心开门纳客。浦东向全球创客发出邀请:来这里实现奇思妙想。

     

        距创客中心不远,蔡伦路上的张江药谷公共服务平台里,李帅正忙碌着。“只要带着点子,你真的可以背个书包就来创业。”这位塞默罗生物科技公司年轻的总经理庆幸自己的选择。他所在的张江园区已经成为全球生物医药研发机构、人才最集聚的地方,食药监总局每批准3个一类新药,就有一个来自张江。

     

        浦东,已经见证,并将继续见证无数企业家、科学家、创业者的逐梦之旅。

     

    “先行先试”成就改革排头兵

     

        “浦东发展增加一些经济总量固然好,但它的意义不限于此,而在于窗口作用、示范意义,在于敢闯敢试、先行先试,在于排头兵的作用”——25年里,浦东作为窗口和排头兵的使命始终不改。

     

        2005年,浦东在全国率先开展综合配套改革试点。2013年,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从这里起航,探索“可复制可推广”的改革路径。一年多后,国务院决定上海自贸试验区扩区,在更广范围推广试点经验。浦东未来的发展,就此和自贸区建设更紧密地结合在一起。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上海市委书记韩正指出,要站高一步、解放思想、开拓视野,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习近平总书记对上海工作的新要求上来。浦东新区要勇于担当,聚焦目标,抓住关键,突破瓶颈,在新的起点上有新的探索、实现新的飞跃。

     

        “浦东姓改革,浦东姓国家战略。”浦东新区区委书记沈晓明表示,这是贯穿浦东25年开发开放的一条主线,“浦东的改革,只有做原始创新才有机会,在符合国家战略精神的前提下,更多探索自主改革,将两者结合在一起。”

     

        在沈晓明看来,自贸试验区是浦东下一个10年最大的机遇,浦东必须努力保持制度创新的先发优势,将自贸试验区和浦东综合配套改革、国际金融中心建设、张江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国际人才创新试验区相叠加,才能实现新的突破。

     

    “双自联动”提速新一轮发展

     

        “如果有人问我,浦东开发开放25年最重要的成绩是什么,我认为是环境——我们不仅建成了一流的发展硬环境,更重要的是初步形成了与国际惯例接轨的发展软环境。这是浦东的核心竞争力,也是浦东开发开放25年最引以为傲的事情。”沈晓明说。

     

        事实上,在“二次创业”中,特别是在经济新常态下,浦东也有“成长的烦恼”——商务成本高、生活成本高、土地紧缺、城乡发展不平衡。面对这些创新创业的不利因素,浦东狠下决心“革自己的命”,不断以改革激发创新活力。

     

        在开发开放过程中,浦东始终坚持“小政府大社会”的理念,机关“瘦身”,部门“健身”,基层“强身”。目前,浦东是上海行政审批事项最少、整体审批效率最高的地区,还有不少全国首创的举措,如市民中心“一门式”审批,率先推行告知承诺,工商、质监、税务、外资、食品安全“五证联动”,市场监管“三合一”。德勤公司的一项调查显示,外资企业进入浦东的投资成功率高达68.2%,是全国平均水平的两倍。

     

        如今的浦东,集聚了国家队、国际队、海归队、本土队等各类研发创新机构,在全球范围内配置创新要素资源。浦东新区区长孙继伟说,下一步,浦东将聚焦科技体制机制、创新创业环境两个重点,加大改革力度。自贸试验区和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双自联动”将为浦东新一轮发展提速。

     

    “文化磁场”激发创新创业活力

     

        陆家嘴,浦东一个面积仅1.7平方公里的区域,聚集着近3000家金融机构和众多配套公司,税收“亿元楼”有30多幢,超10亿元有7幢。但上海的“金融心脏”,文化建设始终处于“空城”状态,文化“饥渴”成为白领的普遍困惑。2014年,一场围绕“陆家嘴文化氛围营造”的改变,让人耳目一新。

     

        “文化磁场”激发了创新创业的活力,也让城区更具魅力。在浦东新区宣传部部长尤存看来,陆家嘴文化样本的探索,也是政府公共文化服务的一次升级,“度身研发与配置公共文化产品,有机整合体制内外资源,才能充分体现公共文化服务的针对性、适配性和有效性”。

     

        开发开放不只在经济领域,更包括社会事业的发展,最终惠及的是人的发展。25年来,浦东的公共服务体系不断完善,基础教育、医疗卫生机构快速增加,迅速补上了社会事业的短板。下一步,浦东将持续加大民生投入,创新社会治理、加强基层建设。

     

        随着张江镇不久前率先取消招商引资职能、交出“经济大权”,一心一意搞社会治理,浦东新区新一轮基层体制改革全面启动,针对调研中梳理出的基层治理22个问题,从体制、机制、队伍等方面给出解决方案。目前,张江“管镇联动”、后备书记培养、村民自治等11项改革已启动或准备启动。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浦东如何完成更加艰巨的攀登?“浦东人干事创业的激情不减。”沈晓明给出了答案。

     

        (本报记者 颜维琦 曹继军)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