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69年,同仁堂在北京创立。此后的300多年里,同仁堂因为坚持诚信自律和济世养生的价值追求,遵照皇家挑选药材标准、恪守皇宫秘方和制药方法,而成为中国颇负盛名的中医药品牌。同仁堂中医药文化、传统中药材炮制技艺、安宫牛黄丸制作技艺,相继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同仁堂集团也被评为最具价值中国品牌50强。
在中国企业史上,三百年对于一个企业来说绝对是一个伟大的数字。在这样的历史长河中,一个品牌如何屹立不倒,甚至愈加灿烂夺目,我们在同仁堂背后的故事中可以找到部分答案。
故事一:诚信
1849年八月初八,同仁堂制药车间,乐平泉遇到了一件恼人的事:车间只剩乌鸡十余只,若不及时补充,乌鸡白凤丸的生产将受影响。
有伙计向这位同仁堂掌柜建议:纯种乌鸡特别不好找,稍微有点儿杂色的可不可以用?
乐平泉断然拒绝。
又有伙计建议:实在没有纯种乌鸡,临时用有点儿杂色的鸡代替,应该不会影响药品的质量。
说这话的是一位年轻人。乐平泉看着他,并没有回应他的建议,只是问:“你到同仁堂药铺有几年了?”
年轻人回答说三年。
“那你不知道同仁堂药铺的规矩吗?选料必须上乘!”乐平泉语气坚决。
年轻人的眼神中闪过一丝疑惑,这让乐平泉感到惊讶和忧虑:药料质量的优劣直接影响着处方的疗效,先人乐凤鸣在创办同仁堂时曾承诺“遵肘后,辨地产,炮制虽繁必不敢省人工,品味虽贵必不敢减物力,可以质鬼神,可以应病症”,这承诺怎么能丢?
乐平泉吩咐伙计,立即到顺义、平谷等地购买纯种乌鸡,如果买不到,暂停乌鸡白凤丸的生产。
曾让乐平泉“心有余悸”的乌鸡问题,也是今天北京同仁堂集团的镜鉴,让党委副书记陆建国更清醒自觉:“在当今的市场经济中,我们唯有‘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更加‘兢兢小心’,常念‘必不敢’,不能让先人的承诺失信于当下。”
故事二:仁义
2006年初,澳门饮用水短缺,澳门同仁堂药店经理赵学成需要做出一个决定。
当时,由于长期干旱,供应澳门饮用水的珠海市水库发生海水倒灌,致使珠海、澳门出现了长达四个月的“咸潮”期,自来水全部成了咸水,根本无法饮用。同仁堂药店有代客煎药的服务,平时用自来水煎药还没有什么问题,“咸潮”期用自来水煎出的药全是咸的。不仅苦咸难以入口,还影响药效。
自来水不行,只能用纯净水。赵学成果断决定,改用纯净水煎药。但彼时珠海、澳门的矿泉水、纯净水价格不断上涨,甚至时常脱销。用纯净水煎药可以保证疗效,但增加的费用谁来买单?
赵学成决定由同仁堂买单。做出这个决定时,他想到了同仁堂过去数十年里在面对义利相争时同样的取舍。
1988年,上海甲肝流行,具有抗病毒作用的板蓝根一药难求,市场上板蓝根药价飞涨。同仁堂门口聚满了前来求药者,奇货可居,但同仁堂不为所动。
2003年,北京非典肆虐,抗非典中药供不应求,当时的安国药市号称一天出一个百万富翁。同仁堂毅然拿出1000万元来平定中药市场价格,供应了北京地区近一半的用药需求。而且,为了增加市场供应,同仁堂甚至停掉其他产品生产线来保证抗非典中药的生产。
在同仁堂的多年经历告诉赵学成,“同修仁德,济世养生”是同仁堂三百多年来不变的信念,当义利相争时,他们不会去计较利益而有愧于公义。
故事三:传承
2007年夏日午后,新加坡心理卫生医院内的同仁堂中医诊所,医师吴晓秀正在接诊一位名为莫妮卡的西方女士。
莫妮卡向吴晓秀问诊:她最近疲倦无力,失眠,厌食,无心做事,脾气越来越急躁,尽管做了西医检查,在医生的建议下服用安眠药帮助睡眠,但仍无改善。
“这是我第一次走进一间中医诊所,你能够帮助我吗?”她略显迟疑地对吴晓秀说。
吴晓秀了解莫妮卡近况并检查其舌按脉后,做出诊断:因情绪紧张、操劳过度,导致身体脏腑失和、自律神经功能失调。
她为莫尼卡制定了调理方案,包括中草药方和针灸治疗。起先,莫妮卡半信半疑,一周后,开始兴奋和好奇。再服完七天的中药后,莫妮卡的睡眠质量明显改善,情绪平稳下来,恢复食欲。“中医太神奇了,你能告诉我其中的秘密吗?”莫妮卡的请求不再迟疑。
此后,同仁堂里的每次复诊和治疗成了莫尼卡了解中医文化的讲堂,她从这儿了解到了经络穴位和阴阳平衡等中医知识。她还成了中医和同仁堂的宣传员,在她的积极推介下,她的丈夫、儿子和朋友开始尝试用中药、针灸来调理或治疗健康问题。她还因为中医文化而喜欢上了中华文化,开始自学中文。
吴晓秀传承了中医药文化并播下了种子,同仁堂里像她这样的人有不少。目前,同仁堂有海外药店107家,海外医疗机构60家,遍布20多个国家和地区。这些走出国门的同仁堂,其中一项重要任务就是把中医药推向全世界。
同仁堂不仅在自己的药店和诊所推广中医药,还委派中医药专家到各国孔子学院授课,围绕当地多发性疾病、慢性病等热点问题举办公众健康讲座,讲食疗养生、中医药常识,就中医汉语开展培训课程。
曾经,同仁堂固守着“制药不出京”的传统。在今天,这个传统正在被打破。因为,除了传承济世养生信念,同仁堂还肩负着传播中医药文化的使命。(本报记者 陈海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