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栏的话
面对信息大潮,各种经济、社会数据频出,令人应接不暇。这些数据从何而来,背后有什么故事,又将如何发展变化?本报从今天开始开设《数据透析》专栏,邀请业内知名专家学者,对新鲜出炉的数据进行精准解读,解答读者的疑惑,带读者“吃透”新闻数据。
国家外汇管理局日前发布的数据显示,今年1—2月,我国进出口贸易顺差1206.5亿美元,而银行累计结售汇逆差254亿美元。市场质疑这是否意味着有跨境资金的大规模流出,国家外汇管理局综合司司长王允贵在日前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指出,从监测数据、银行结售汇数据和国际收支的基础项三大指标来看,断言资本流出是没有数据支撑的。
记者:针对日前公布的今年1—2月相关外汇数据,是否存在资金大规模流出的情况?
王允贵:我国跨境收支在监测范围内还表现为净流入。2014年8月到12月,跨境收支出现了一定的净流出,也就是企业和个人通过银行发生的跨境收支出现了流入小于流出的状况。但今年一二月份这种情况出现了反转,从数据来看,一二月份跨境收入减去跨境支出之后的净流入是551亿美元,同比增长38%;其中在货物贸易项下净流入449亿美元,同比增长5.6倍。所以,从监测数据来看,跨境收支依然是大的净流入。
记者:从银行结售汇数据看,今年一二月份出现254亿美元结售汇逆差,是什么因素导致的?
王允贵:一二月份出现254亿美元结售汇逆差,主要是因为很多出口收入并没有结汇,而是变成了外汇储蓄存款。今年一二月份,出口收入换成人民币的比例大概下降了10个百分点,同样,企业个人的外汇存款一二月份增加了639亿美元。因此应该理解为,结售汇的顺差或者逆差其实是央行的外汇储备和民间的外汇储蓄之间出现结构性调整的一种外在表现。也就是说,民间的企业和个人正在优化他们资产负债表中的币种结构,更多增加了美元资产的持有,而不是资金流出了境外。
记者:还有哪些数据不支持资本流出的判断?您如何看待未来中国经济表现?
王允贵:另一组重要数据是国际收支的基础项。一般来讲,国际收支有两个基础项,一个是贸易,一个是直接投资。海关统计显示,我国1—2月份的货物贸易顺差为1206亿美元,同比增长11.8倍;实际利用外资225亿美元,同比增长17%,两项合计超过1400亿美元。由此可以看出,国际收支基础数据也不支持相关资本流出的观点。
基于上述三组数据,从实际情况看,中国GDP增长率同国际相比仍处于高速增长行列。过去几年,中国进行了持续的经济结构调整,结构更加优化,经济发展的自发动力更加强劲。总体来看,唱衰中国经济、断言资本流出是没有数据支撑的。
(本报记者 温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