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5年03月25日 星期三

    思 录

    用传统节日打造文化强国

    作者:匡野 陆地 《光明日报》( 2015年03月25日 10版)

        对于如何打造文化强国,不少学者以及业界人士提出了“打造影视强国,建立动漫大国”等发展策略。为此,我国政府也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法规予以支持。而笔者认为,通过此种途径在世界上树立中国形象,并非明智之举。在文化发展过程中,我们应学习西方的成功经验,而不是照搬西方发展模式。发展文化的关键,不在于外在的传播媒介和表现形式,重要的是深入挖掘民族特色文化内涵。

     

    打造文化强国应扬长避短

     

        中国,作为四大文明古国中唯一得以完整保存、延续至今的国家,所拥有的历史文化遗产与传统文化积淀是美国、日本以及其他文化发达国家所无法比拟的,是我国在打造文化强国过程中,所具有的无与伦比的先天优势。

     

        截至2013年底,我国共有38项非遗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此外,中国彝族火把节也于2014年申报,正在等待批准。更加值得注意的是,这些实际上都还只是我国所拥有的众多优秀文化中的冰山一角。

     

        因此,中华民族所蕴含的上千年的优秀传统文化无论是从内容之丰富,还是从意义之深刻来讲,均完全能够担负起打造文化强国这一伟大的历史重任。因而我国完全可以扬长避短,通过对我国优秀传统文化资源进行大力开发与深度挖掘,屹立于世界文化之林,与其他文化强国分庭抗礼。正如近年来,我国在政治、经济领域发展过程中,通过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而取得巨大成功一样,我们有理由相信,通过充分发挥自身优势与特色,同样能够打造并成为世界文化强国。

     

        然而就目前情形来看,我国虽然坐拥五千多年的悠久历史,但文化“多”而不“强”的尴尬局面,仅通过一些项目入选世界非遗名录是无法得到有效改善和解决的。这仍然是目前我国文化发展过程中令人痛心疾首的首要问题。我国高层领导人针对这一情况,也多次在不同场合发表声明,提及积极合理地运用中华传统文化打造文化强国的重要性、必要性以及紧迫性。如,2013年年底,习近平总书记在考察曲阜孔府和孔子研究院时,曾经发表“国无德不兴,人无德不立”的重要言论,指出必须加强全社会的思想道德建设和对传统文化的学习力度,努力实现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传统美德的创造性转化及创新性发展。

     

        近年来,中国文化中最为精华、最能够代表中国形象的各种文化要素,经过各种艺术表现形式的包装与加工,通过跨国文化交流活动、创立海外孔子学院等众多方式主动积极地传播到国外,让海外民众能够在其居住地直接接触和了解到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而2014年11月期间在北京举行的APEC会议上,参加会议的各成员经济体领导人身着“新中装”拍摄“全家福”,以及习近平夫妇向APEC领导人赠送国礼等活动,无疑展示了中华威仪和大国风范,凸显了我国传统文化所具有的重要价值与深刻意义。可以说,通过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打造文化强国的渠道与途径已经完全打开,重点在于如何实现习近平总书记所提出的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行创造性的转化与创新性的发展,以符合时代之要求,人民之愿望,国家之目标。

     

    弘扬传统节日文化一马当先

     

        就目前我国文化对外发展态势来看,中国虽已开启多种交流方式和传播活动,但传播效果并不尽如人意。有不少专家指出,在对外传播过程中,我国的文化产品只重数量不重质量,并且缺少创造性,没有能够真正深入挖掘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无法体现文化价值和民族精神,这些均制约了我国文化对外传播的效果和进程。

     

        可以看出,我国在文化发展过程中,已经采取了一定的行动,但缺乏相应的战略战术与方式方法。对此,从2002年党的十六大宣称要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到2005年中宣部等部门联合发布《关于运用传统节日弘扬民族文化的优秀传统的意见》,再到2007年国务院决定将清明、端午、中秋、除夕列入国家法定节假日等一系列举措不难看出,近年来,我国政府希望能够从对我国传统节日文化的弘扬与传播方面入手,强调和注重民族传统文化的保护与社会伦理道德的建设。

     

        众所周知,中国是一个有着五千年悠久历史的文明古国,其中所蕴含和传承的节庆文化种类纷繁众多,历史源远流长。从正月的春节开始一直到腊月的除夕节为止,其中包括了以农耕和节气为主题的立春节、夏至节;以饮食文化为主题的元宵节、中秋节;还有以纪念、祭祀为主题的端午节、七夕节等等,可以说是形式多样、内容丰富,是中华民族文化精髓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我国宝贵的民族文化遗产。对一个国家或民族而言,传统节日文化是其文化传统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集中地反映了一个国家或民族中具有文化根基意义的民间文化传统特色,会对各种上层文化和现代文化产生深刻的影响,成为构筑国家意识形态、价值观以及民族文化精神的重要基础。

     

        从远古部落篝火狂欢到近代民众春节、中秋合家团圆,节俗活动过程中所存在的众多仪式性环节,以及以家庭、群体为单位的参与性活动无疑是在强调和强化民众个体所应具有的群体归属感和民族凝聚力。通过弘扬传统节日文化来打造文化强国,既可以帮助国人树立民族自豪感,又可以帮助海外侨胞寻找民族根与归属感。

     

        (作者单位: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