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5年03月24日 星期二

    警惕足球改革沦为地方政绩工程

    作者:王子墨 《光明日报》( 2015年03月24日 07版)

        《中国足球改革发展方案》自发布以来,受到高度关注。各地也纷纷跟进,推出本地的改革方案。近日有媒体报道,山东省拟暂停大学生篮球、排球联赛,全力抓校园足球。随后,山东省体育局、教育厅作出回应,认为该条新闻系误读,因联赛时间重叠等因素,原有篮球、排球比赛并非暂停,而是由其他赛制的篮球、排球比赛替代。

        根据山东方面的解释,“足球革了篮球的命”或许并不准确,但足球获得了超高关注度,并且吸纳了大量资源则是不争的事实。在当前足球发展已上升为国家战略的大环境下,对足球领域投入大量人力、物力进行破土深耕亦无可厚非。但如果一些地方没有控制住政绩冲动,让原本投向卖地盖楼、修路建桥的“热情”全奔着校园足球来了,却也歪曲改革的意义。近日有媒体报道,在某地的一所小学,学校编了一套足球操,人手一个足球跳操。不知道在学校负责人看来,足球在手上而不是脚下,这是否有助于足球的普及。

        足球改革应当循序渐进,尊重竞技体育发展的基本规律。中国足球在过去的沉沦,有很大一部分原因就在于行政力量的不当干预。如今,足球改革同样需要政府这双“看得见的手”进行扶持,但帮扶的部位一定要选择好,实施的手段也要恰当。就校园足球而言,当前的关键是让学生们有踢球的可能,要建设场地、设置课程、转变学生的评价体系,搭建好了平台,让学生们尽情奔跑就可以了。如果操之过急,弄出一些流于形式的足球活动,甚至赶鸭子上架似的逼迫学生踢球,而轻视篮球、排球,那足球也不过是另一种形式的“写不完的作业”,有多少学生能真心喜欢?

        足球改革的规格之高、力度之大可谓空前,但要警惕地方政府又要犯急功近利、拍脑袋决策的老毛病。足球其实是我国较早进行市场化改革的体育项目,但此前20多年的改革过程可谓功过参半,其中我们交了不少学费:市场化程度不够,行政干预力量过大,发展目光短视,都是今天的改革应引以为戒的。足球改革的教训,有助于现在更深刻地认识足球运动的发展规律,厘清管理者的角色定位。

        如今,足球之所以又在诸多体育运动中被选中,成为改革的重点,是因为其在国内外都拥有广泛受众,最有可能凝聚社会共识,形成巨大的改革合力,对建设体育强国具有示范效应。说到底,足球改革是体育体制改革的切入点,应当成为推动全民体育的契机,而不能沦为地方主政者打造政绩的工具。足球改革,脑袋一定要清醒,步伐要稳健,一招一式都得落在实处,毕竟,过去弄巧成拙、揠苗助长的教训确实太深刻了。要以足球改革为示范,推动各项体育项目全面均衡发展,从而实现体育强国的目标。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