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5年03月18日 星期三

    热点研究

    区域经济国际化与“一带一路”

    作者:阮凤斌 《光明日报》( 2015年03月18日 15版)

        什么是区域经济国际化?目前人们的认识很不一致,理论研究涉及的还不多,还没有一个权威性的表述。有观点认为区域经济国际化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发展超越国界或境外,在全球范围内实现商品市场、要素市场、产权市场的相互交织和渗透,实现宏观管理与微观运作的高效联动,在一定的深度和广度上与世界经济融为一体。也有观点认为,区域经济国际化指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发展超越国界或政治界限,与世界经济融为一体,参与并和全球范围内商品市场、要素市场等交织在一起,是经济全球化进程中的一种必然现象,是一国或者地区某个特定区域的经济发展与世界经济发展发生互动的一个过程。笔者认为,区域经济国际化是指一个地区的经济通过生产、投资、金融和贸易,使该区域的资本、信息、技术、劳动、资源等要素超越区域界限,使地区的经济发展超越区域界限,与世界经济融为一体的过程。在我国当前大力推进“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的新形势下,更需要深入研究区域经济国际化。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实行对外开放战略和出口导向发展模式,引进外资,发展外贸,对外投资成为提高区域经济国际化程度的重要标志,各地区结合各自的资源优势、区位优势、市场优势、产业优势,进行了深入的探索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一带一路”战略的提出,强调要加强政策沟通、道路联通、贸易畅通、货币流通、民心相通,中国和周边国家都将经济建设作为最优先目标,这构成了“一带一路”战略构想的重要合作基础。在此背景下,深入研究区域经济国际化,对于进一步梳理和完善区域经济国际化的发展思路、发展模式、战略重点,找准参与“一带一路”建设的切入点,更好地提升发展质量和水平,就显得非常必要。

        推进“一带一路”建设,重点是要研究区域经济国际化的新模式,即如何将政治关系、地缘毗邻、经济互补等优势转化为务实合作、持续增长的优势,与沿线各国在交通设施、贸易投资、能源、区域一体化、人民币国际化等领域广泛合作,共同寻求经济新支点。所谓区域经济国际化模式,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在自身特有的历史、经济、政治和文化等背景下所形成的发展方式和发展道路,是一个国家或地区在实现区域国际化过程中对企业、产业、商品和要素市场、社会环境国际化的发展战略选择。

        区域经济国际化的模式主要包括三种:一是东亚发展模式。指20世纪60年代中期至90年代东亚地区出现的区域性经济高速持续增长和社会快速发展的现象及其运行方式。东亚模式在实施“外资主导型”对外经贸战略的同时,致力于提高自身资本实力,注重社会公平。二是拉美发展模式。指智利、巴西、阿根廷、墨西哥等拉美新兴市场经济国家依靠自身资源和劳动力等比较优势,大量利用欧美外资,通过实施贸易替代和进口替代拉动了经济的快速发展,人均国民收入进入中等收入国家行列的发展模式。三是我国的苏南、温州与珠三角模式。苏南地区的国际化模式是政府主导,实施以加工贸易和“引进来”为主的国际化战略模式。珠三角模式则是以港澳台和国外投资带动的以加工出口为主的外向型发展模式。温州模式是以个体私营经济为主体,家庭工业为起点,由民间资本自发形成的“小商品、大市场”格局的模式。

        分析上述三种模式的发展轨迹会发现,一个国家或地区在选择自身的区域经济国际化模式时,首先要考虑的是资源禀赋、劳动力状况、产业基础、区位优势等因素,其次还要考虑国际资本流动的规律和趋势,国际国内市场的关联性等因素。无论是东亚模式、拉美模式,还是我国苏南、温州和珠三角模式,其共性特征都是以“引进来”为主的发展模式,强调外资的引进,这符合这些国家和地区特定时期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国际资本流动规律。同样地,在实施“一带一路”战略的过程中,也要认真分析国际国内经济发展的新特征和新趋势。

        当前,随着国际市场供求关系、国际产业分工的调整,国际资本的流动更加关注市场机会和投资成本。与此同时,我国的产业基础、资源承载、资本实力也发生了大的变化。因此,在“一带一路”进程中推进区域经济国际化,必须创新模式,主动适应国际国内正在发生改变的经济发展趋势,走出一条“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的区域经济国际化道路。“引进来”应注重提质,“走出去”应注重扩面。一方面,要继续坚持“引进来”战略不动摇,在引进外资的同时,更加注重外资的质量,多考虑外资所能外溢带来的先进技术和管理,多研究外资项目对我国产业转型升级和结构调整的影响力,不能“捡到篮里都是菜”,要让外资的进入最大限度地为某个行业或领域做到提质增效。另一方面,要积极实施“走出去”战略不放松,经过三十多年的改革开放,我国一些领域和企业在技术、资本、管理等方面已经具备一定的竞争力,参与国际竞争的能力不断增强,具备了“走出去”的条件,特别是当前我国经济处于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国内资源环境约束加剧,劳动力成本上升,企业利润率水平降低,更应当积极主动地抓住“一带一路”战略机遇,发挥我国一些行业的优势,加快“走出去”的步伐,加强对外投资,特别是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投资,充分利用两个市场、两种资源,拓展企业国际化经营的战略布局,从而推动区域经济国际化水平的提升。

        (作者单位:武汉大学中国中部发展研究院)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