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菲律宾人,连续20年参加中国两会报道,即使与中国同行相比,他也堪称一名“两会老记”。他就是美国广播公司前驻华首席记者齐托·罗马纳。
罗马纳首次参加两会报道是在1990年。之前很多年,外国记者只能转播中国官方媒体的报道和中央电视台的镜头。20世纪90年代,两会的开幕式和闭幕式开始向媒体开放。在罗马纳看来,这是一个巨大的进步。他十分珍惜这个来之不易的机会。他至今仍记得,清晨5点钟去人民大会堂排队的情景。大会堂门一开,各路记者蜂拥而入,为了抢占最佳位置。再之后,开始有了总理记者招待会、外长记者招待会,以及政府其他部长和委员代表的招待会,小组讨论也开始向记者开放了。一路走来,两会越来越开放。这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两会乃至中国社会的转变。
如今,记者提问,特别是女记者提问已经成为两会上一道亮丽的风景线。两会是记者能够有机会直接接触到中国总理、部长和各界代表的最佳机会,是获得新闻的一个绝佳平台,因此越来越受到国际媒体的关注。
罗马纳现任菲律宾中国研究会会长,至今仍活跃在推动中菲关系友好发展的第一线。谈到本届两会,罗马纳表示,他十分关注反腐、中国经济发展、中-美-东盟关系这三个议题。
罗马纳认为,过去一年,中国政府在反腐败方面表现出了坚定的决心,无论从规模还是层级上来讲,都是史无前例的。他在继续关注中国政府的反腐行动。
关于李克强总理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的2015年国民生产总值增长7%的目标,罗马纳认为,和之前相比,中国经济增速下降了,但是发展的质量和可持续性进一步增强了。从国际标准看,7%仍是一个较高的发展速度。作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中国经济的影响举足轻重,中国在两会上的重大决策必将吸引本地区和国际的关注。 (本报马尼拉3月13日电 本报驻马尼拉记者 付志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