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识武警大兴安岭地区森林支队二大队队长李斌,他个头不高,体型瘦削,年近40,却略带稚气。
李斌出生于内蒙古一个军人家庭,从小骨子里就透着一股血性。
高中毕业时,上卫生学校、当兵两条路摆在李斌面前。家人考虑李斌体格瘦小,希望他上卫生学校。可他却说:“我是男人,我选择当兵。”
李斌所在部队驻守在黑龙江省大兴安岭林区,他和战友的职责是保护森林资源。
2011年7月,武警森林部队最大规模的“绿色卫士-11”演习在大兴安岭打响。时任中队长李斌所带领的水泵分队作为参演力量两个月前就到达演习场展开训练。
水泵分队的训练场全是沼泽地,训练时,李斌带领战士们深一脚、浅一脚,体力消耗很大。突然,一位背管带的战士靴子陷进泥里,李斌二话没说,接过管带背在身上继续训练,靴子陷进泥里,他干脆光着脚完成合练。
在训练之后的讲评会上,李斌说:“演习并非演戏,它直接对接实战,如果训练没点血性,那上了火场就会认怂。”
2014年3月,李斌来到有“灭火攻坚先锋大队”荣誉称号的二大队担任大队长。这个大队是支队、总队乃至整个武警森林部队的窗口单位,是防火灭火的一支拳头力量。
李斌深入班排调研,与战士骨干座谈,与中队干部交流,确定大队的发展思路。他经常深入特勤排了解训练情况,亲自参与到训练之中,研究组训形式。
一次,李斌带领特勤排进行野外长途行军,中途下起大雪,排长邓宇航请示是否原地返回。可李斌认为这是磨砺血性、强化训练的绝佳机会,特勤排没有点特殊的本事,那能叫特勤排吗?他命令部队继续前进,原本带一天的饭,却在野外训练了三天,对野外生存、识图用图、战术配合等方面都进行了训练。
与火打交道是和平年代最危险的一份职业。在李斌的案头放着一本《扑救森林火灾科学探析》和一本泛黄的笔记本。多年的基层经历,使李斌养成记录的习惯。密密麻麻的笔记本上记录着他参加每场灭火作战的实战心得,一战一评,使他灭火经验更加丰富。
作为支队的拳头力量,李斌按照“打早、打小、打了”的要求,瞄准重点灭火力量建设,着力打造特勤排这把“尖刀”。他带领官兵积极探索M-26直升机搭载全道路运兵车和特勤排拳头力量训练的有效途径。在2014年的5起灭火任务中,李斌率特勤排第一时间快速反应,第一时间投入重装,第一时间到达火场,实现了“大火不成灾,小火不过夜”的目标。
在大兴安岭当了19年的兵,李斌早已把自己融入大森林。他喜欢脚踩着大兴安岭的雪,听着脚底下咯吱咯吱的声音,望着大片的森林,他感觉踏实。
2014年4月,国家林业局宣布大兴安岭林区全面停止采伐,对森林生态实施全面保护。而在此之前,李斌带领官兵保护生态的行动早已开始。
2009年,李斌带领中队官兵进驻大兴安岭地区南瓮河施业区进行防火执勤。南瓮河是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野生动植物资源丰富。自觉担负起维护生态重任的李斌带领官兵进山入林,对非法进入人员的狩猎工具进行及时清理销毁。南瓮河不光是动植物的天堂,美丽的自然风景,天然的森林氧吧,也是许多游人向往的地方。每年防火期,李斌和战友不仅要对进山入林人员进行防火检查,还要对他们进行防火宣传,防止把火种丢到野外,酿成森林火灾。
响应地方政府“建设大美兴安”的号召,2013年冬天,李斌带领官兵冒着零下30多摄氏度严寒,开进深处荒山,进行植树造林。冬天的大兴安岭,天寒地冻,一镐刨下去,砸不出多大的坑。李斌戴上手套,用镐和铁锨配合,硬是把土一块一块地掀开。尽管磨破的老茧丝丝作痛,但李斌带领官兵连续战斗17天,刨出600多个树坑,栽好的樟子松覆盖了整个山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