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5年03月11日 星期三

    没有一棵树的城市

    作者:刘上洋(江西) 《光明日报》( 2015年03月11日 09版)

        如果听说一个城市没有一棵树,人们一定会惊愕地瞪大眼睛。

        作为人类聚居的城市,怎么能离得开树呢?树是人类的氧吧,是生命的象征。就是迪拜这样建在沙漠上的城市,还要不惜一切代价植树造林,让其变得绿意浓浓。

        然而,在西藏自治区的那曲,全城就看不到一棵树。

        天苍苍,野茫茫。火车沿着天路从拉萨向北风驰电掣而去。在过了一条峡谷之后,进入了一片宽阔的草原。时值初秋,草原展现出耀眼的金黄,一直铺向巍峨的念青唐古拉山脚下,同山顶的皑皑白雪遥相辉映,勾勒出一幅壮观的雪山草原图。一群群的牦牛和绵羊在低头吃草,那专注的神情似乎忘记了周边的一切。间或有清澈的小河弯曲在草原上,看上去就像巨幅金黄绸缎上绣出的蓝色哈达。一些藏族村落或房屋稀疏地散布在草原上,给这偌大的空旷平添了几分生机。原以为在列车的呼啸声中,这片草原会很快抛向身后,然而整整一个上午,极目之处,除了金黄还是金黄,而且越往前面,这金黄越来越宽,越伸越远,直到两边的群山在天际线消失了为止。这时,金色的草原和湛蓝的天空融在了一起,让人真正体会到了什么叫作博大无穷,人类的任何伟大在这里都变得十分渺小。也就在这时,你会不知不觉地感到自己在进行着一场无拘无束野性十足的心灵放牧。

        这草原,便是著名的藏北羌塘大草原。

        列车的速度渐渐慢了下来,停在了一个不大但很精致的车站。这就是那曲了。

        这是一个约有2.5万人的小城市。若是在内地,只能算是一个规模较小的县城,但在地广人稀的西藏,已是个比较大的城市了。它既是那曲地委和行署的所在地,又是那曲县的县城。无论是在大街小巷,还是在机关宅院,我们都没有看到过一棵树,整座城市就像一片水泥森林孤零零地伫立在茫茫的草原上。

        真是好一座名副其实的裸城!

        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使得那曲连一棵树都不能生长呢?是因为这里海拔太高?或是因为这里气候太冷?那曲不仅海拔高达4500米,而且冬天经常遭受暴风雪的袭击,气温有时降至零下40摄氏度,氧气也只有内地的50%,属于典型的高寒缺氧地区。在一般情况下,这样的地方只能长草,连灌木都无法生长,更不用说是树了。据说,为了让那曲有一片绿荫,当地的干部群众曾经多次试着在城里植树,尽管费尽了九牛二虎之力,但最后无一成功。没想到栽活一棵树是如此的艰难,竟然成了那曲人永远实现不了的愿望。

        但在同那曲地理环境相似的西藏其他地方,只要有人居住,便可生长少许的树木。原来,根子是地下的冻土层在作怪。别看这里的地面青草茵茵,无边无际,但在距离地面1.5米至3米以下的地方,是一片晶莹剔透的冰雪世界。任何树木一栽下去,起初枝繁叶茂,然而当主根一深入到冰雪层,马上就被冻死,这样整棵树也就枯萎了。据介绍,这隐藏在地下的冻土层,不仅是树木的无情杀手,也是地上建筑的无形陷阱。特别是一些负重很大的建筑,如果把地基打在了冻土层上,那无异于冰山上的楼阁,说不定什么时候就会轰然坍塌,酿成悲剧。正因为如此,前些年在修建青藏铁路的时候,有关部门就曾组织专家进行技术攻关,终于解决了冻土层这个隐患,使列车能够在这条世界屋脊的天路上安全顺利地飞驰。

        我们原以为,在这样一个连一棵树都长不了的地方,一定是缺乏生机、贫困落后的。但没想到的是,那曲人却以顽强的意志,克服常人难以想象的困难,在这片没有树的草原上,描绘了一幅蓬勃发展的动人图景。

        那曲城郊的欧玛亭嘎村就是这样一个缩影。这里的110多户人家,其祖祖辈辈过的曾是逐水草而居的游牧生活。哪里有水草他们就把牛羊赶到哪里,帐篷也就搭到哪里。一顶顶“夏不遮雨,冬不避寒”的破烂帐篷,就是他们的栖身之所。如今,由于党和政府实施牧民定居工程,家家户户都建起了宽敞明亮的新房。同以前相比,这简直是一个天上一个地下。

        在村里,我们同一个名叫索朗扎西的牧民进行了亲切的交谈。他今年28岁,全家四口人,夫妻俩带着两个小孩。高原的阳光虽然把他晒得黑乎乎的,但目光中透露着一股年轻人的朝气。他的新房面积115平方米,总计花了6万元,其中政府资助了1.5万元。房子里面布置得十分漂亮,不仅梁柱和四面墙上都绘满了五颜六色的吉祥图案,而且还摆放着冰箱、彩电等家用电器。更让索朗扎西自豪的,是他养了33头牦牛,按目前市场行情,每头牦牛的价值在1万元以上,再加上每年还有近万元的奶制品收入,这可是一笔不小的财富啊!西藏有个传统,衡量一户人家富不富,不像内地那样看有多少土地,而是看有多少牛羊。我们边喝着热腾腾香喷喷的酥油茶边聊着,都为索朗扎西家的幸福生活感到高兴。

        近些年来,在那曲县共有16000多户游牧民像他这样建房定居,过上了安定和美的生活。有些家庭还开起了小商店、小茶馆、小饭馆和小旅馆,使广袤的草原汩汩流淌着现代商业气息。

        在那曲地区现代草原畜牧业示范基地,我们又目睹了那曲人在长不了树的草原上发展生态经济的生动实践。这个占地3450亩的基地,分为现代高效养殖示范场、高寒草地科技生态园和放牧实验示范地三个区域,主要从事牦牛和绵羊的良种选育和推广、天然草地的保护、优质牧草的种植以及草地放牧的承载强度的科学研究。紧靠示范基地的,是西藏牧工贸有限公司,这是一家生产和销售牛羊奶产品的企业,年产酸奶2000多吨,这种酸奶外表看起来有点像内地的豆腐,又有点像国外的奶酪,如果加上一点白糖,吃起来香甜可口。这两家单位,就像两个龙头,一个为牧民培育输送良种牛羊并指导他们科学放牧,一个将牧民的牛羊鲜奶收购上来进行加工,这样既延长了产业链,又充分利用和保护了草原,还从上下两头解除了牧民的后顾之忧,为草原牧业的发展开辟了一条崭新的大道。

        在回到那曲城里的时候,已是下午4点,由于时差关系,太阳才刚刚偏西。虽然阳光有些火辣,但街上依然人来人往。人们戴着藏式毡帽、太阳帽漫步街头。摆满当地草原特色产品或佛教饰品的小店和小摊前,尤为热闹,许多游客在精心地挑选自己喜爱的商品,也有一些年轻人在装修华丽的饮食店里悠闲地喝着咖啡和酥油茶。当地的同志告诉我们,自从通了铁路,那曲被确定为西藏开放旅游区以后,来这里旅游观光的人与日俱增,尤其在一年一度的赛马节期间,每天的游客有近万人次。旅游这门“无烟工业”正在成为那曲发展最快、最具潜力的新型产业。

        望着这一派繁荣兴旺的图景,大家又情不自禁地谈起了这次那曲之行的感受。谈着谈着,大家的心里忽然一亮:谁说那曲没有一棵树?我们今天所看到的,难道不就是在那曲这块大地上一棵棵蓬勃生长的大树吗?而且这是一棵棵可持续发展之树。只要不断地科学浇水和施肥,这些树终将汇成一片郁郁葱葱的森林。

        (作者为全国政协委员)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