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5年03月10日 星期二

    爱心催绽“铁树之花”

    ——记安徽安庆市残疾人聋儿语训康复中心的爱心故事

    作者:本报记者 李陈续 本报通讯员 徐媛 《光明日报》( 2015年03月10日 13版)

        人们常用铁树开花,来比喻很难实现的事。在残障康复中,听障儿童康复本是一个难题;而在大城市之外,能够实现卓有成效的听障康复,无疑就是铁树开花。

     

        在大别山南麓、长江北岸的安徽省安庆市,一个市级残疾人聋儿语训康复中心,已成功地让1356名听障儿童重返有声世界,用爱心让一朵朵绚丽的“铁树之花”绽放。

     

    爱心一路十九年

     

        “如果没有当初的康复训练,就不可能有我的今天。”27岁的胡健,是安庆市残疾人聋儿语训康复中心的首批学生。19年前,8岁的他通过接受系统康复训练,得以与同龄人一样顺利接受了基础与职业教育。现在,胡健在江西经营着一家生意兴隆的五金店。

     

        “那时,包括胡健在内只有7名学生。”康复中心创始人之一、现任主任叶小红回忆起事业初创阶段的艰辛:500平方米左右的场地、5名工作人员、7名学生……1996年3月,康复中心正式组建。当时中国的听障儿童康复事业尚处于起步阶段,不仅缺乏社会关注与理解,即使是相关专业书籍也异常稀缺。

     

        为丰富专业知识,叶小红从大城市购买书籍资料,自费参加相关讲座和培训;没有现成教材,她们就自己编写出《聋儿语训教学大纲》。同时,她们在日常康复工作中摸索、实践、总结,创造了“筛查—诊疗—训练”听力语言康复模式和亲子同训、集体课与个别训练相结合的全面康复模式,在全国推广。如今的康复中心已经成为拥有40名专业教师的多功能康复基地,被评为国家级残疾人康复工作先进集体,今年又被全国妇联授予“全国三八红旗集体”称号。

     

    有爱的老师是“妈妈”

     

        在康复中心,每天的功课从清晨开始,老师们要先带孩子们玩游戏,热身;随后开始每日必做的口舌操,活动口腔和面部肌肉;接着进行呼吸训练,通过吹风车、吹气球、吸香气,配合发音;然后是借助助听器分辨不同的声音、音色、音调,最后才是一个音节一个音节的发音训练。

     

        康复教师曹心玲到中心之前曾经是一名幼师,说起普通教师与康复教师的区别,她觉得“这个岗位需要投入更多的爱心和耐心”。曹心玲的女儿何淑静在中心附近的舒巷小学上一年级,因为工作繁忙,她不仅无法接送女儿,甚至因为在中心每天不停地教孩子们怎样发音、说话,回到家里,面对自己的孩子反而不想说话。

     

        “在孩子们发出第一个音节的时候,我们都激动地掉下眼泪。”在这个特殊的岗位上已经走过了10年的教师丁辰,这样表达康复训练教师的心情。进入语训中心,你会看到许多刚刚能含混说话的孩子,拉着语训教师的手,不断地喊着“妈妈”。这句迟到了许久的“妈妈”,正是对无私、耐心的语训教师们的礼赞。

     

    大爱催绽“铁树花”

     

        “康复中心不仅在中心内康复上创下了许多‘全国率先’,而且在全市残疾人康复上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安庆市残联理事长童宏葵介绍,借助于康复中心的技术优势和在全国率先建立了听障儿童“发现一例、救助一例、康复一例”的长效机制,全市贫困残疾人救助与康复的民生工程项目得以高标准实施。

     

        从2012年开始,安徽省将包括救助听力语言残疾在内的新增贫困残疾儿童抢救性康复列入省级民生工程。叶小红介绍,得到民生工程的支持后,更多的听障儿童特别是贫困家庭的孩子,得到了宝贵的救治与康复机会。今年5岁的小董博,出生20天后被查出双耳听力仅有100分贝。由于家庭贫困,无力承担救治费用。在当地残联的帮助下,他戴上了价值20余万元的人工耳蜗,并免费进入康复中心接受语言康复培训。如今,他的听力与表达能力已经跟同龄孩子相差无几。

     

        “希望每一个残障孩子都能成功康复,重返有声世界!”在安庆市残疾人聋儿语训康复中心,老师们充满爱心的辛勤工作,演绎着更多的铁树开花的故事。

     

        (本报记者 李陈续 本报通讯员 徐媛)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