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和生代表(中科院院士、中科院高能物理研究所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国家实验室主任)
高科技研发要适应新常态
经济新常态的重要特征是产业结构向中高端迈进,个性化、多样化消费渐成主流,高科技研发必须面对新常态下的新需求。真正的高技术是买不来的。针对国民健康以及老百姓迫切需求的事情,高科技研发必须加强,国家有关部门可以借鉴一些国家的经验,加大政策和经费支持力度。(本报记者 张翼采访整理)
张连起委员(瑞华会计师事务所管理合伙人)
市场改革将助力企业发展
目前,我国资本市场间接融资的比重较高,直接融资则偏低。这是由于直接融资的门槛太高,设置了大量的指标,使得很多有成长空间的企业被排除在外。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实施股票发行注册制改革,这意味着未来资本市场会提供一个低成本、高效率、开放式的融资平台,投融资体制将发生根本变化。(本报记者 杨亮采访整理)
次旺仁增代表(西藏那曲地区人民医院副院长)
加大财政投入“托底”民生
在我国经济进入新常态的背景下,西藏要与全国同步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需要进一步加大财政投入,“托底”民生。比如,要格外重视对医疗卫生的投入,加大对基层卫生人才的培养,推进医保、卫生、计生、药品供应和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信息系统对接,逐步实现互联互通、信息共享。(本报记者 杨亮采访整理)
刘树成委员(中国社科院学部委员、经济学部副主任)
布中长期经济发展新棋局
我们要主动适应新常态下经济增长从高速转向中高速,把转方式调结构放到更加重要的位置。构建中长期经济发展的新棋局,把握经济运行合理区间的中线,可使宏观调控上下都有回旋余地。“优化经济发展空间格局”的三大国家战略实施中,要牢记“四个不能”:不能急于求成,不能一哄而起,不能盲目追求速度,不能低水平竞争。
(本报记者 张翼采访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