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5年02月27日 星期五

    留住乡愁

    执念乡愁

    作者:杨恒 《光明日报》( 2015年02月27日 11版)
    家乡的水牛和八哥。 杨恒摄

        80多岁了,老大妈牙齿依然完好,语速飞快,干活利索,一边和我们打招呼,一边不停用手中来回摆动的竹枝扫帚把地上的叶子赶到一块。我们看到她时,她正在收集菜地里的落叶。

        老伴过世,儿子在外成家,她习惯山里的生活不愿去儿子那里,一个人住在山脚下的老屋,算是小小的世外桃源。青黛群山作背景,房前屋后翠竹依依,一株古老的山茱萸盘虬在路口,枝头上,明黄的花骨朵已然含苞待放。棕榈林顶着硕大的叶子站在田间地头,菜地里,青菜、白菜、油菜齐齐生长,呈现出一片饱满的生机。

        她执意要剜几颗青菜给我们吃,“儿子怕我受累不让养猪。我一个老太婆吃不过来,你们尽管拿去吃,吃完了再来,千万别给我回报啊。”

        虽然街上青菜几毛钱一斤,虽然家里菜也多得吃不完,但老人的心意我们却不忍心拒绝,尤其是这样一位耄耋之年的独居老人。她那么开朗爱笑,一个人住一定常感孤独,她需要与外界社会的交往来打发内心的孤寂。

        老大妈在菜地里帮我们选菜,利落地一棵棵剜下来码在路边。我站在一旁。立春后开始生起的微风轻轻地拂在脸上,清凉而略带暖意。楠竹垂下的枝头在风中摇曳舞动,早开堇菜的蓝色小花,与绿油油的菜地相映成趣。黄嘴蓝鹊、红头长尾山雀、棕头鸦雀、画眉鸟、大山雀、黄颊山雀、白头鹎以及领雀嘴鹎们在灌丛里和树上寻找食物,在树与树之间来回穿梭,优雅地唱着春天的歌。这一切,让人心生慵懒的惬意与依恋。

        青山翠竹,鸟语花香,归园田居,是现代都市人梦寐以求的田园生活,心向往之的美好环境。而勤劳的老大妈,她的乐善好施,她乐观的心态,她仍然硬朗的身体,她与自然为伴的日子,她不受工业化干扰的和谐生活,何尝不是一种诗意。

        生活在这样的诗情画意里,如果老大妈是一位民间作家,该是多好。她一定能写出很美很美的散文、很动人的诗歌。那一年四季,花开花谢,叶生叶落,自然界的出生与死亡,将在她跳跃而富有灵性的笔下活色生香,破纸而出……

        我想,那会是真正意义上的生态文学作品,而非我们这些蛰伏在城里的人,偶尔去乡村和山野感受自然的气息,便灵感突发奋笔疾书一篇所谓的生态文学,却掩饰不住脱离日常生活的观察与体悟的故作姿态。那样的作品,纵然文笔优美,纵使感情确然真挚,却也总如隔靴搔痒。

        于是,为了突破隔阂,利奥波德、梭罗、缪尔、贝斯顿……这些文明都市人甘做“野人”。他们一生浪迹天涯,或奔走考察,或独居海角和湖畔,他们拒绝隔靴搔痒,他们要真实生活的体验。那一本本用汗水撰就的生态文学作品,是他们一生与自然相处的感知与证悟,是感性与理性交流碰撞出的火花,是五种感官与自然交织融汇的产物。他们用文字为自然在人类社会代言,为自然在工业化时代遭遇的危机请命。这才是真正意义上的生态文学作品。

        而和我们一样的许多所谓文化人,对自然的喜爱和对田园的追逐仅是“叶公好龙”,本质上难以舍弃城市的地位与名利以及便捷的生活和热闹的繁华。更何况,更多的人,是历经千辛万苦排除万般阻碍才逃离乡下过上城市人的体面生活。逃离乡村,这本就是许多人努力读书的目标。而那些仍然住在山里的人们,又有多少人真正热爱自己的生活环境,懂得欣赏并珍惜身边的美呢?他们中的大部分在永远羡慕着城里人的时尚生活。他们离自然如此近,却又如此想远离自然。

        一心执念家乡美的乡愁,只属于游子。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