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美国政治史上罕见的一幕在华盛顿上演:美国国会众议院议长、共和党人博纳在未与奥巴马总统充分磋商的情况下,“单方面”宣布邀请以色列总理内塔尼亚胡3月初到访并在国会发表演讲。此间《世界日报》社论认为,国会参众两院似乎借此“回敬”白宫以行政命令发布移民改革,从而侵犯立法权,“但国会此举侵犯总统外交权,违反外交礼仪,开了糟糕的先例”。
对于众议长博纳的做法,白宫、国务院以及国会民主党人先是因不知情而感到错愕,随即对此表示严重不满。美国政府22日宣布,奥巴马总统、克里国务卿均不会在华盛顿会见以总理,理由是此时距以色列大选日(3月17日)太过接近。白宫国家安全委员会在声明中指出,美国长期奉行的原则是,在其他国家选举临近之时不会见其首脑或候选人,以免造成试图影响选举的印象。而美国国务院在同一天也援引同样理由,表示克里也不会与内塔尼亚胡见面。
此间观察家指出,奥巴马与克里不见以总理,有着比“说得出口的理由”更为复杂的难言之隐,而首当其冲的就是美国白宫、国会以及以色列之间的“三角博弈”。
目前,美、英、法、德、俄、中等六国正在与伊朗举行谈判,有望就“伊核问题”达成协议。尽管各方未在预期的去年11月达成协议,但奥巴马认为今年签署全面协议的概率很大。在奥巴马本人看来,“伊核问题”的最终解决将作为其总统生涯的政绩而载入史册。
不过,奥巴马博取历史定位的美好愿望,外遇以色列激烈反对,内遭国会强力阻击。此次以总理应美国国会之邀访问华盛顿,则将美国的“府院之争”打到了国际舞台。在20日发表的国情咨文中,奥巴马发誓将否决国会有关对伊朗进一步制裁的议案,成为白宫与国会争夺外交主导权的导火索。
作为以色列右翼政党利库德集团的领导人,内塔尼亚胡一贯坚持对巴勒斯坦乃至整个伊斯兰世界持强硬立场,认为伊朗一直在威胁以安全并且向反以的巴勒斯坦哈马斯组织提供军事支持,故反对美国向伊朗做出让步。
再看美国国会,自今年年初全面控制参众两院后,共和党人对奥巴马的外交政策进行了猛烈的批评,其中包括在制裁伊朗问题上表现软弱、压制以色列、偏袒巴勒斯坦等。美国国会内,犹太裔族群的政治影响力十分强大,捐款和游说力量可观。与此同时,出于价值观、政治制度、历史渊源等方面的认同,普通美国人与以色列有一种天然的联系。无疑,这些都是以色列在美国的后盾。
从遵守外交惯例来讲,以色列也是“够拼的”。明知访美将陷入华盛顿政争泥潭,内塔尼亚胡也并没有耐心地等待美方澄清事实,给自己留点儿余地,反而不顾外交礼仪迫不及待地宣布访美,让自己卷入美国政党恶斗中。
此间舆论指出,以色列“冷对”奥巴马、亲近国会也实属无奈。一方面,以色列认为此访将有助于改变美国对伊态度,符合以色列利益。另一方面,美以领导人私人关系冷淡,在这个问题上“毫无妥协之处”。2011年,奥巴马曾在与时任法国总统萨科齐聊天的时候说到了内塔尼亚胡。萨科齐说,他难以忍受内塔尼亚胡时,奥巴马回答道:“你厌烦他,那么我呢?我每天还得对付他。”殊不知,当时麦克风并未关上,世界舆论为之哗然,美以领导人私人关系之糟糕也由此被公之于众。
除饶有兴致地“观望”美国白宫、国会与以色列“两国三方”博弈外,此间分析家似乎更关心国会是否有权绕过白宫、邀请外国领导人到国会发表演讲?事实上,这一点存在模糊空间。根据美国宪法,总统对外代表国家,是外交决策最高负责人,自然有权决定对伊朗核谈判的立场、策略。但同时,宪法第二条第二项也规定,签订国际条约,需要参议院出席议员三分之二的批准才能生效。换言之,国会也享有某种程度的外交权力。不过,严格意义上说总统只是与参议院共享外交权,众议院其实无权过问外交。
由此可见,总统掌握外交主导权是毫无疑问。美国彭博社发表社论说,国会不应在外交政策中上演政治戏剧,“应当记住,国会与白宫是一个利益共同体”。美国前总统国家安全事务助理布热津斯基也公开谴责博纳,称博纳对领导力的定义“是奇怪的”。
然而,不满归不满、不见归不见,奥巴马政府还是默认以总理即将访美这一既成事实。毕竟,美国仍旧视以色列为其中东最为重要的盟友,而白宫或许也没必要在此时此刻摆出与国会“决战”的姿态。
(本报华盛顿1月27日电 本报驻华盛顿记者 韩显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