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5年01月27日 星期二

    一家之言

    校长要做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带头人

    作者:周满生 《光明日报》( 2015年01月27日 15版)

        2014年3月教育部颁发了《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提出“分学段有序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规定了基础教育各学段推进优秀传统文化的具体目标与任务。小学低年级,以培育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亲切感为重点,小学高年级,以提高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感受力为重点,初中阶段,以增强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理解力为重点,高中阶段,以增强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理性认识为重点。

        如何推进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进学校,进课堂,进教材,对广大中小学校长来说,是个新挑战。有的校长认为现在升学考试压力那么大,上级一再要求减负,哪有时间去推进优秀传统文化?还有的校长认为自己学理科、教理科一辈子,文科本来就是短板,国学更是一窍不通,对推进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很有畏难情绪。

        中国是世界上唯一没有中断过自己历史的文明古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源远流长与博大精深支撑了中华民族的强大与繁衍。而我们新一代的青年对本民族的历史知之甚少,对中国著名历史人物的思想著述了解肤浅,对本民族的民俗、节日、艺术熟视无睹,加之网络和生活中腐朽文化的冲击,使青年道德滑坡问题日益凸显。

        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是学校的一项重要职责,也是校长义不容辞的一份责任。

        教育部12月16日出台了《关于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的实施意见》,根据意见,《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所设定的科目均列入学业水平考试范围,学生可以对自己的兴趣和优势有一定了解后确定选考科目。计入高校招生录取总成绩的学业水平考试3个科目成绩以等级呈现,不得仅以考试成绩作为评价学校和教师的依据。《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表明将调整课标,修订教材,并增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容在中考、高考升学考试中的比重。这些都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校长和教师、学生应试的压力,也倒逼学校领导更加重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三进”工作。

        校长重视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程度最终取决于校长的素养与境界。近现代很多著名大学校长都是精通西学,又深谙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髓的教育家,像蔡元培、蒋梦麟、竺可桢、张伯苓、梅贻琦等。中学校长中有深厚的科学素养,又具深厚中国文化根基的校长也不乏其人。如浙江上虞春晖中学首任校长经亨颐也是日本留学归国后,从教30多年,一贯主张“与时俱进”“适应新潮流”的办学方针,提倡人格教育。他所创办的春晖中学蜚声海内外,赢得了“北有南开,南有春晖”的美誉。曾任浙江两级师范学校(后改为浙江省立第一师范学校)音乐、图画教师的李叔同编辑出版的《国学唱歌集》,被当时的中小学奉为音乐教材范本。一首“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晚风拂柳笛声残,夕阳山外山”至今还被多少师生传唱。当然我们不能要求今天所有的中小学校长都精通传统文化,但对弘扬传统文化要有一份热情和挚爱,要勤于学习,善于学习,而且要学以致用,做好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带头人。

        优秀传统文化该如何进校园?除了通过课堂教学传授经典传统文化这条主渠道外,还要通过各种教育活动渗透传统文化的培育。如开展剪纸、书法、绘画、戏剧、吟联、古典音乐和民风民俗赏鉴等各种为学生喜闻乐见的活动,让学生在轻松的课外活动实践中真切地感受到传统文化的魅力。也可以将经典的名著、璀璨的艺术和传统节日文化等与班级文化建设有机融合,营造富有特色的班级文化。通过“学国学,讲道德”等活动,深入地诠释传统文化在现代教育中的新内涵。

        这些都需要我们的校长作好科学规划,统一安排,让优秀传统文化真正能够陶冶师生的文化内涵,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而不是成为形式主义的一种新点缀。

        (作者系国家教育发展研究中心专家咨询委员会副主任,中国教育学会学校文化分会理事长)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