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前举行的2014年世界教育创新峰会上,由欧洲新闻台在肯尼亚、美国和中国制作的主题教育纪录片《Learning World》向100多个国家和地区1500多名教育专家展示。其中,中国的展示学校——苏州昆山千灯中心小学的教学模式赢得好评,峰会闭幕后将在126个国家和地区进行专题播放。
苏州的一所农村小学,何以能代表中国,向世界展示?苏州市教育局局长顾月华告诉记者,这是“苏式教育”内涵与智慧的集中体现。本着“优质、公平”的发展思路,苏州把艺术教育作为“苏式教育”的内核,向着更加均衡、更有特色、更加公平迈进。
挖掘特色
文化软实力构筑教育竞争力
江苏省委常委、苏州市委书记石泰峰曾在调研时强调,苏州是一座历史文化名城,要建设成为现代化名城,离不开教育和名校支撑。苏州市委市政府提出,要把文化的软实力转化成教育的核心竞争力,努力让每所学校都有独特的文化烙印和亮丽名片。
为此,苏州教育以传统文化为根基,推出一揽子创新举措:深挖苏式文化,打造评弹、昆曲、刺绣等地方特色课程,开发出《音画姑苏》《幽兰飘香-昆曲进校园》等20多类1000多册校本艺术课程;成立中小学吴文化教育研究与指导中心,加强校园文化和“一校一品”建设,打造艺教品牌。
昆山千灯镇是昆曲的发源地。千灯中心小学校长储昌楼认为,艺术教育不仅仅是教学,学校的重要使命是实现文化传承,修复文化基因。为此,学校除了开设昆曲、民乐等校本课程,还比照中国古代教育的“六艺”,确立了曲、乐、绘、笔、作、球作为“千小六艺”。
课程促进特色,特色衍生精品,精品造就品牌。目前,苏州城乡学校基本实现了“一校一品”,艺术特色学校遍地开花。2013年,江苏省专家组对苏州进行江苏省艺术特色学校考核验收,4所学校均高分通过,苏州成为全省唯一有4所学校通过的城市。
培育生态
让每个学生都享受艺术之美
“培养什么样的人,怎么样培养人?评价是教育的指挥棒。”顾月华认为,教育本质上是塑造人的事业,回归到艺术本身、教育本身,要让每一位学生都享受艺术之美,关键是为艺术教育发展培育良好的生态环境。
10年前,苏州就出台政策,保证全市学校100%开齐开足艺术课程,为提高孩子在艺术教育中的参与度努力搭建平台。大力开展传统艺术进校园活动,将江苏省昆剧院、中央芭蕾舞剧院等著名艺术团体请进校园。从今年年初开始,苏州市教育局门厅还变身为“金色大厅”,每两周邀请一所学校进行展示,已有近30所学校参与。
苏州还创新评价机制,对学生和教师进行双向测试。苏州市教育局副局长华意刚告诉记者,目前苏州正在研制学生艺术素质评价标准、测评指标和操作办法,从2015年起,将对学生进行艺术素质测评并纳入学生成长档案,作为学生中高考录取的参考依据。
注重内涵
助推教育均衡、公平发展
师资是教育内涵发展的关键。如何破解农村艺教师资不足和艺术教师的专业化问题?校外人才柔性使用,是苏州的一大创新。2013年,苏州市政府出台意见,将柔性使用专家作为“兴才兴教,强市强教”的重要战略,苏州市政府、教育局随即拨发专项资金,建立专家库。仅2014年,苏州市教育局就拨出1532万元专项资金,将大师请进学校,手把手传授孩子技艺。
“通过实施艺术教育,深入推进素质教育区域化,苏州进一步拉平了城乡教育短板,推动苏州教育更趋均衡、更趋公平。”顾月华说。2007年,苏州下属的县级市区全部通过江苏省教育现代化评估,2013年,苏州下属的所有区域全部通过国家教育督导组的评估验收,苏州已成为首批国家义务教育基本均衡的地级市。
(本报记者 苏雁 光明网记者 李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