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5年01月15日 星期四

    时代先锋

    乌蒙深处“老愚公”

    ——追记贵州省赫章县海雀村原党支部书记文朝荣(上)

    作者:本报记者 吕慎 柳路 《光明日报》( 2015年01月15日 04版)

        2014年,一个名字响彻黔中大地——文朝荣。他一生在平凡的岗位上,踏实创业、实在谋事、朴实做人,带领群众把严重石漠化的陡坡荒山变成了万顷林海,把一个在生死线上挣扎的少数民族贫困村建设成了物阜民丰、团结和谐的文明村、进步村、幸福村。

     

    石漠荒山刨出“绿色银行”

     

        赫章县海雀村位于乌蒙山深处,是贵州出了名的穷地方。1986年的春天,沙暴袭击了贫困不堪的海雀村,村民们简陋的杈杈房被狂风扯得支离破碎。看到这样的惨象,时任村支书文朝荣心如刀绞:“一定要与风沙战斗,否则海雀人真的活不下去了。”

     

        “要挖穷根就得种树治风沙!”在这样艰苦的条件下要改变生态谈何容易?文朝荣暗下决心:古代愚公都能挖山开路,我就不信种树会比挖山难?

     

        文朝荣迅速召开党支部会、村民代表大会、寨老会动员村民种树。会还没开完就引来大多数村民的强烈反对:连饭都吃不饱,哪有力气?树能当饭吃?

     

        村民思想不通,干部领头做给大家看。文朝荣与另外两名苗族村干部率先开始育苗种树。1987年初冬,林业部门免费提供给海雀村100亩华山松苗,村委自力更生培育了35亩苗圃。文朝荣带领大家在几座山头栽种了800多亩华山松。

     

        第二年春天,种下的苗木迎风生长,村民们看到了绿色的希望,对海雀村的未来充满了信心。

     

        绿了荒山白了头。经过近30年的实干苦干,海雀村林地达1.34万亩,户均65亩,人均14.3亩,退耕还林143户共1120亩。群众每年可获退耕还林补助款24.8万元,森林覆盖率从不到5%上升到现在的70.4%。据估算,海雀村的万亩林场,经济价值达4000多万元,人均近4万元,实现了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的良性互动,石漠化的荒山变成了村民的“绿色银行。”

     

    生命不息护林不止

     

        文朝荣的孙子文军福印象最深的就是爷爷经常念叨的一句话:“这林子啊,三分种七分养。”一边造林,一边护林,正是文朝荣为海雀村创造绿色奇迹的诀窍。

     

        在文军福的记忆里,爷爷总是天不亮就背着箩筐、拿着镰刀去“游山”(管护林场)了。为了守护这片来之不易的绿色,文朝荣三十年如一日从不间断。

     

        2013年腊月二十九,文朝荣病危的消息传到赫章县。县委书记黄光江赶到海雀村,文朝荣对他说:“黄书记啊,一定要管好海雀这片林,这片林毁了,海雀就毁了。海雀的发展一是娃娃们的教育,要多给我们派几个好老师来。还有就是要给我们派几个医生来,老百姓看病就方便了。二是跟你们领导讲,能够给我们扯起一个场(市场),等农民各人找点小小的生意做。”

     

        13天后,文朝荣永远告别了他深爱的土地。

     

        2014年正月十五,是文朝荣出殡的日子。一大早,海雀、四方、新寨、发冲、河坝、以则等村的一千多名群众都赶到文家,他们想再送送这位为乡亲们吃了一辈子苦的老支书。

     

    忘不了的老支书

     

        93岁的安美珍老人安详地坐在自家火炉旁,念叨着老支书的好。过去,一家4口挤一间茅草房,连苞谷饭、荞饭都吃不饱,每到过年就缺粮,房屋四壁透风。文朝荣领着二十几个青壮劳力,赶来给安美珍修土墙房。

     

        走进海雀村,总能听到村民们讲述怎么也忘不掉的往事:有一年,文朝荣瞒着妻子,把家里仅够维持生活的口粮,匀出一部分救济整天以野菜度日的王永才;数九寒冬,文朝荣把妻子舍不得穿的衣裳,偷偷送给了衣不蔽体的王朝珍;春耕时节,罗召明家缺少种子,文朝荣毫不犹豫地把自己家的种子给他送去。

     

        老支书虽然走了,海雀却成了贵州扶贫攻坚变迁的一个缩影,成为生态文明建设的一个样本。

     

        2014年5月16日,中共贵州省委向全省党员干部发出了向文朝荣学习的号召。贵州各级干部用文朝荣的事迹对照检查自身在理想信念、宗旨意识、工作作风、廉洁自律等方面存在的问题,文朝荣精神也成为贵州科学发展、后发赶超的强大推力。

     

        (本报记者 吕慎 柳路)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