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太原1月7日电(记者邢兆远、李建斌)“孝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基石和核心,它既是做人的准则,也是安身立命之根本。可以说,孝不仅是百行之首,也是百行之先,百行之本。”日前,山西省作家协会顾问董大中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
董大中说,近年来“孝”为更多人所津津乐道,《二十四孝》和《孝经》等读物摆上书店的柜台,民间评选孝子的活动在一些地区展开,孝行被媒体广为报道。在人们的意识上,孝不再是“封建伦理”,而是成了应该发扬的美德。孝道重新受到重视,对构筑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着重要意义。
“容许谏诤、肯定谏诤是孝的内涵,是儒家孝道思想的亮点。”董大中说,《孝经》《论语》中都有对“谏诤”的论述,当父亲要做不义的事情的时候,儿子不可以不站出来劝阻;当君王要做不义的事情的时候,臣子不可以不站出来劝阻。《女二十四孝》中就有不少表现劝谏的故事,如《劝父改业》《劝母勿溺》《直言谏父》等。
董大中认为,孝像黏合剂一样,把家庭成员,上下代之间紧密地黏合在一起,即父慈子孝。家庭是社会的最小单位,家庭实现了和谐,社会和谐就有了保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促进社会和谐,孝道是重要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