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6日傍晚,上海下起了雨夹雪。雨点夹着冰冷的雪花,落在湿冷的地面上。
外滩观景平台下方,上海解放后的第一任市长陈毅的塑像前,摆满了民众自发前来祭奠踩踏事件遇难者的鲜花。距离悲剧发生的那个深夜,已整整七日。
现场,悲痛欲绝的遇难者家人令人不忍直视。怀中捧着的年轻的笑容还是那样近,那个呼唤了无数次的名字却已凝固在了灰暗的遇难者名单中。
发生在2014年12月31日深夜的上海外滩拥挤踩踏事件,已致36人死亡,49人受伤。上海市卫计委在今天的通报中称,截至1月6日上午11时,已有29人经诊治后出院,20人继续在院治疗,重伤员减少到4人,其中1人生命体征尚不平稳,仍在抢救治疗中。
在今天下午召开的上海市十四届人大常委会第十八次会议上,上海市委副书记、市长杨雄专门通报了上海外滩踩踏事件有关情况。杨雄说:“虽然事件原因还有待调查确认,但痛定思痛,我们必须吸取血的教训,对这起事件进行深刻反思。”
这是太过沉痛的教训。36个鲜活的生命,怀着对美好生活的憧憬,永远留在了2014年。更令人震惊的是,事件发生在以精细化城市管理著称的中国现代化之都。这个对大型活动的管理水平全国一流,应对多少大型活动都能井井有条、经验丰富的城市,却在一个很小的区域里,出现了十几分钟可怕的失控。
是什么导致了悲剧的发生?如何深刻汲取教训,确保悲剧不再重演?城市,能否真正让生活更美好?这是36个生命的拷问。这问号,重重地砸在各级政府的身上,也砸在我们每个人的心头。
“因为没有组织活动,所以出了问题,这是最需要深思的问题。”1月5日,国家旅游局副局长杜一力在《外滩踩踏事件告诉我们什么》一文中直陈,没有组织的活动,当地政府仍然要对安全负责。
杜一力认为,在旅游安全工作中,必须调整“管多了怕沾包”的心态,必须知道“管不到位要担责”的责任所在。
尽管外滩拥挤踩踏事件的原因仍在调查中,但据亲历者的回忆和市民提供的各种信息的拼合,可以看到,事发前,政府职能部门对于外滩可能聚集的人流显然存在严重误判,在公共服务信息的有效传播上也存在滞后和缺位。
外滩,作为无数人心目中上海的象征,一直是跨年聚会的选择地。一来,外滩的万国建筑群加之浦江夜色本就风情迷人,从这里眺望对岸陆家嘴的楼宇和灯光,也是绝佳位置。事发当晚,位于陆家嘴的亚洲第一高楼上海中心亮灯,东方明珠举行跨年晚会,不少人也是慕此而来。而著名的外滩跨年灯光秀已在这里连续举办几年,2013年的3D灯光秀就吸引了30万人流。考虑到大人流带来的安全隐患,2014年的外滩灯光秀早在报批阶段就被上海市公安局重大活动办公室否决。取而代之的是移师外滩源的小型5D灯光秀,由黄浦区人民政府等机构主办,采取凭票入场的方式。令人遗憾的是,这样一个大型公共活动信息的变化,事前并没有得到充分且有针对性的传播,以至于当晚很多民众按照往年惯例抵达现场后,并不清楚活动的相关信息。而由于当晚外滩没有组织活动,这一区域没有按照往常大型活动的一般做法,采取限流、导流等措施。意识到人流过多时,再投入力量进行部署,已为时过晚。
国家《突发事件应对法》第七条规定:县级人民政府对本行政区域内突发事件的应对工作负责。政府举办的活动,作为主办者的政府显然承担明确无误的责任。而群众自发的活动,政府仍然不能免责。从预测、监测到应对处置,理应提供全方位的科学管理和高效服务。
外滩拥挤踩踏事件的发生,也警醒我们:城市治理,不能仅仅依靠政府。日常的城市管理,不可能依靠高投入、高成本来维持,也不可能始终处于高度紧张状态。政府需要健全城市管理的体制机制,让管理施及每个角落,容不得半点大意和松懈。城市的有序运行,还有赖社会组织的积极参与,以及市民的自觉践行和维护。
有学者提出,在地铁、商场、室外活动,踩踏事故的可能性随处可见。这就需要平日适宜的训练和引导,学习防范和自救、互救的经验。在这方面,社会组织可以发挥作用。而对市民而言,应当树立对公共场所行为的敬畏之心。排队、看指示路标行进、服从组织者的引导、礼让弱势群体等,理应成为每个人的行为习惯。因为,拥挤的人群中,一个起哄,一个插队,都有可能酿成无可挽回的后果。
“第一次生命丧失之后,再没有另一次死亡。”逝者已矣,生命换来的教训能够得到记取,才是最好的纪念。
新的一年,愿城市真正让生活更美好。(本报上海1月6日电 本报记者 颜维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