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场以前叫“石笋里”,宋代把盐场迁到这里,成为“新的盐场”,就称作“新场”了。虽然盐场已经不在,但满街保存完好的古建筑传递着一个信息:这个地方曾经的繁华程度不输上海城厢。走在古镇里,学学当地土话,吃吃荠菜汤圆,那感觉让人忘了自己身在浦东。从黑龙江来新场古镇两年的雷大妈开了个饺子馆,手工水饺风味十足,嗓门洪亮的她说从小在松花江边长大,对着江喊,把嗓门练出来了。一对开杂货店的夫妇还存有“限量版”的土布,“过去的土布现在已经不生产了,卖一点少一点。”男店主说,他还是当地业余乐队的一员,正在练习拉二胡,俩人夫唱妇随,那状态真是有滋有味。
版权声明:凡《光明日报》上刊载作品(含标题),未经本报或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改编、篡改或以其它改变或违背作者原意的方式使用,授权转载的请注明来源“《光明日报》”。
报 纸 |
杂 志 |
新场古镇
作者:
《光明日报》( 2014年12月28日 11版)
大娘水饺店 |
夫唱妇随 |
“橘子一块钱一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