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国家对外开放,必须首先推进人的对外开放,特别是人才的对外开放。”习近平总书记今年5月在上海与外国专家座谈时的讲话,道出了人才的对外开放在国家整体对外开放中的地位和作用。
新的历史条件下,我们需要从更高的站位去理解人才的对外开放,将开放的理念贯穿于人才工作的全链条。要勇于并善于从全球70亿人中挑选人才,大力引进经济社会发展所急需、紧缺的各类人才,实现人才搜寻的对外开放。要转变“为我所有”的观念,双向打通人才“引进来”和“走出去”的通道,鼓励更多的国内人才走出去,学习国外先进的知识和技术,同时健全完善留学人员为国服务机制和政策保障,为选择在海外发展的留学人员打开更大的“报国之门”。最重要也最难突破的是,要在体制上打破身份壁垒,真正让海内外各类人才共享“中国机会”、共筑中国梦。
具体到路径选择上,推进人才的对外开放应从三个方面着手,形成全方位立体推进的格局:
其一,加快有关政策与国际接轨,提高人才政策的开放度。开放需要建立在规则统一的基础上。当前我们面临的一个重要瓶颈是一些政策难以与国际通行惯例接轨,导致人流不动、才引不进,徒叹奈何。下一步工作应着力在居留签证、税收优惠、创业扶持、股权激励、资格互认、社会保险、医疗服务等方面实现突破,让制度有效对接起来,真正使人才来得了、待得住、用得好、流得动。
其二,全方位加强国际创新对话与合作,提高创新要素的开放度。人才的对外开放并不局限于单纯的人才交流互动,经济合作、科技合作越来越成为人才对外开放的重要渠道和载体。一些实践探索业已证明,引导跨国公司迁入其全球或区域研发中心,鼓励国内企业通过并购获得境外技术、专利、品牌和其他知识产权,积极参与或牵头开展国际性重大科学工程项目,都有利于推动人才的创新对话和合作。
其三,加快政府职能转变,提高人才管理和服务的开放度。政府要从引才引智的具体事务中逐步解脱出来,重点加强宏观管理和服务保障,突出创造环境、引导方向、提供服务。同时要加快建立与国际接轨的人才服务体系,一方面培养一支具有较好政治素质和业务水平,具有全球视野、通晓国际规则的政府人才工作队伍,另一方面要加快市场化改革,积极推进人才服务产业的对外开放,让政府和市场两个轮子都转起来。
(作者单位:中国人事科学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