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5日上午,悉尼市民克雷格·斯托克从位于市中心马丁广场的Lindt咖啡馆买了一杯咖啡,刚出门不久,却被迎面而来的一位中年男子的手提包撞到了。斯托克同这位男子争吵了几句便去医院了,直到他从医院看完病出来后,才得知Lindt咖啡馆内发生了人质劫持事件,而劫匪正是刚刚和他相撞的那位中年男子。
斯托克是如此幸运,因为他几乎是劫持案发生前最后一个安全离开的顾客。但同样生活在悉尼的38岁女律师卡特里娜·道森以及34岁的咖啡馆经理托里·约翰逊则没有那么幸运。16日凌晨2时30分,他俩在被劫持17个小时后不幸遇难,没能再次见到悉尼拂晓的阳光。
悲剧发生之后,当地民众和媒体都在思考同一个问题——“素来以安宁祥和而著称的澳大利亚为何会发生此类事件?”记者以为,造成当前局面的原因有许多,但究其根本,则缘于澳政府所奉行的一系列内外政策。一方面,澳政府近年来制定的“不理智”外交政策,无条件无限度地追随美国,无论是在出兵伊拉克、阿富汗,还是近期参与军事打击“伊斯兰国”,都使得原本远离恐怖主义威胁的澳本土“引火烧身”,激进组织也多次扬言要让澳为此“付出代价”。另一方面,澳政府一贯以来实施的“不明智”移民政策,导致许多极端分子可轻松进入澳洲。此次事件中的劫匪,正是澳政府于1996年所吸纳的一名伊朗政治难民,此人劣迹斑斑,还曾发表攻击澳阵亡士兵家属的激进言论。
记者留意到,人质事件发生后,澳当地民众并未因此而疏远或责难穆斯林,在悉尼市内还专门发起了一个名为“我们一起乘车”的公益活动,由非穆斯林邀请穆斯林民众一同乘坐公交、地铁,以彰显悉尼人的包容和友善。在这样一个悲伤的时刻,这样的活动着实令人欣慰。愿人性的关怀能够融化矛盾和仇恨,愿这样的悲剧不再重演。
(本报驻堪培拉记者 李佳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