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4年12月14日 星期日

    影事评说

    摄影与广场舞

    作者:刘大桥 《 光明日报 》( 2014年12月14日   09 版)

        随着数字式内存代替化学反应的胶片,全民摄影的时代已经成为现实。更重要的是,全民摄影在碎片化的电子时代成了个体选择的一种表征,尽管这样的个体表征依然有趋众的社会心理,但是我认为,它与“广场舞”却是截然不同的。

        摄影,无论是专业的,还是票友性质的,抑或是完全业余的(后两者构成了全民摄影的主力军),其共同特点是要把镜头对准拍摄对象。对对象的选择成就了它的个体特征,这与“广场舞”的同一音乐、同一舞步是完全不同的。

        摄影行为先天地决定了它的个体特征,因此,它所显现的影像也就先天地具备了个性。在胶片时代,对曝光、焦距、冲印等环节的控制有相当专业的要求,这本身就体现了个体表征。即使到了当下的数码时代,我们同样需要在胶片时代留下的遗产中获取营养(不然的话,数码相机不会“高仿”胶片相机),进而拓展物理内存与相机本身所呈现的个体特征。技术当然不是最主要的,摄影者本身的学养、经历、个性甚至还有可能的“师承关系”等,都决定了其成品是个体的创作。另外,摄影本身的“前设置性”,诸如不同的时间、光照、地域、文化等,也从形式上决定了摄影的个体选择。

        但是,由于电子时代的摄影器材及后期制作不再像胶片时代那样复杂,摄影理论和技巧也更易于学习和理解,全民摄影就有一个可能出现的问题——趋众性。风光、人物、纪实甚至一些猎奇的影像,都有可能成为千篇一律的样式,并且,一浪追一浪的所谓“赶时尚”。于是,我们便可能看到,摄影本身先天的个体选择,被不自觉地置于“广场”的壳中,或者说全民摄影有可能会发展成为另一个“广场舞”。

        1859年,恩格斯在致斐·拉萨尔的信中曾经写道:“我认为,我们不应该为了观念的东西而忘掉现实主义的东西,为了席勒而忘掉莎士比亚,根据我对戏剧的这种看法,介绍那时的五光十色的平民社会,会提供完全不同的材料使剧本生动起来……”这段话虽然已经过去了150多年,但至今依然启示着我们当下的文学与艺术创作。恩格斯对“五光十色”的要求,其实就是对艺术创作个性化的要求。具体到有可能趋于雷同的全民摄影,多学习、多思考,尊重摄影的个体选择,是应当被提倡的。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