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4年12月07日 星期日

    陕西宝鸡探索信息化质监新模式

    作者:本报记者 杨永林 张哲浩 通讯员 何汪维 《光明日报》( 2014年12月07日 03版)

        本报西安12月6日电(记者杨永林、张哲浩 通讯员何汪维)针对长期以来质监服务对象底数不准、变化不清、信息不全的现状,陕西省宝鸡市在全市13个县区全面启动了质监服务对象普查摸底登记试点工作,同时将普查数据纳入最新搭建的质监监管信息平台,并通过建章立制,不仅让质监工作实现了信息化动态管理,而且还推动了质监工作向“以技术服务为主、行政执法为辅”新模式的全面转型。

        截至今年10月,宝鸡市质监系统完成了此次全面普查,累计普查登记企业单位4486家,产品1519种,特种设备11.6万台件(含气瓶9.8万只),计量器具89961台件,在岗专业操作人员9790名;普查后发现计量器具的检定率不足50%,特种设备不足80%,当地已对2608家单位下达了责令改正通知书,督促企业整改项目13144个。

        在此基础上,宝鸡市对质监服务对象信息进行了全面采集和录入,建立起涉及质量、计量、标准、特种设备及认证认可等质监工作服务对象的信息平台,搭建了“宝鸡质量监督电子监管网”,并制订《质监业务信息平台系统技术方案》。“以信息化管理为基础,整合质监资源,精减管理环节,统一管理模式,建立长效的协调运作机制,实现了信息的及时更新。”宝鸡市质量技术监督局局长杨旺余告诉记者。

        通过搭建信息平台,宝鸡市质监局进一步延伸服务,推行了“一企一策,打包服务”,即对所有质监许可项目一次性告知,针对集团化、规模化企业涉及的质监业务工作,进行了统一规划,统一协调各个科室及检测机构,统一打包服务,解决了重复进厂、多头监督等问题,消灭了监管盲点,将质监工作由传统的“事后监督”变为“事前服务”。

        宝鸡市鹏盛鑫有色金属有限公司就是“一企一策,打包服务”的受益者。原来,质监工作人员针对在该企业发现的3个方面问题,填写了整改通知书,要求企业1个月之内完成整改。公司总经理沈鹏告诉记者,他租用别人的厂房后,看到行车能开,就没有注意相关手续是否齐全,直到宝鸡市质监局工作人员现场指出,使用的行吊没有生产厂方的任何信息,也没有安装备案记录时,他才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管理部门突出了事前服务,而不是事后处罚,这是在帮助我们企业‘排雷’。”

        宝鸡市还正式开通了产品质量诚信信息网,按照新制定的《产品质量诚信体系建设实施办法》,向社会公众和监督机构提供服务和查询诚信信息。对于首次涉及违法行为的企业,下达责令整改通知书,对到期未整改的进入执法程序,对拒绝整改和严重违法的企业将企业和产品信息录入黑名单。

        “下一步我们会全面履行综合管理、行政执法、技术检验三大职能,针对不同企业开展‘一企一策’‘一事一议’的上门量身定做打包服务,发挥宝鸡市产品质量诚信信息网互通共享作用,用诚信‘红黑榜’聚焦产品质量,形成群众、政府共同监管的质量诚信信息化体系监管新模式。”杨旺余说。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