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8月31日,湖南省桂东县人民法院院长钟江武因患淋巴细胞癌去世。
为人正直,为官清廉。钟江武去世后,多家媒体追记钟江武的生前故事,而光明日报湖南记者站站长唐湘岳的融媒体作品《八月桂花遍地开》,无疑是其中最具特色,也最鲜活、生动、感人的。
同一题材的不同艺术呈现
2014年11月26日,《光明日报》在头版头条刊登了《八月桂花遍地开——追记湖南省桂东县人民法院院长钟江武》,包括视频作品、相关文章、开放评论等内容的光明网专题页面也同步上线。以下内容分别节选自其中的长篇通讯和视频作品:
(一)
郴州市中级人民法院的桂花树下,是漆添鸿老人每天散步的去处。
2009年的一天,钟江武与漆添鸿又在桂花树下散步。
“小钟,对于‘信访不信法’现象,你怎么看?”
“漆老,这是不正常的,相信这个局面一定会改变,法治成为全体人民的信仰,国家才有希望。”
“漆老,听说您捐款资助了很多贫困学生。”
“我没捐。”
“捐了,电视台都报道了,您累计捐了十几万元。”
“这怎么能放到电视台去呢?我只是不忍心看到贫苦孩子读不了书。”
“《诗经》说,民莫不逸,我独不休。您是我的榜样!”
“小钟,你一直做得很好。”
如今,美丽的夕阳下,桂花树无声伫立,再也看不到一老一少两个北大生并肩的身影了。
(二)
镜头一:郴州市中级人民法院的院子里,一棵棵桂花树枝繁叶茂。头发花白、身穿卡其色外套的老人漆添鸿,站在树下安静地凝望着一棵桂花树。
镜头二:桂花树下空荡荡的,没有往昔来往的人流,树下一条石子小路蜿蜒曲折。
镜头三:漆添鸿老人站在桂花树下的小路上,背对着镜头,步履蹒跚地迈着步子,缓缓地向远处走去,老人的背影在桂花树下逐渐模糊……
同期声:郴州中院的桂花树下,是漆添鸿老人每天散步的去处。如今,美丽的夕阳下,桂花树无声伫立,再也看不到一老一少两个北大生并肩的身影……
同一个感人的事迹,在融媒体作品《八月桂花遍地开》中,唐湘岳运用了文字和视频两种不同的艺术呈现形式:文字报道以巧妙的语言逻辑和想象空间,再现了昔日一老一少在桂花树下散步、聊天的情谊;视频报道则声画合一,真实地勾画出如今故人离世后,漆添鸿老人孤独前行的忧伤情感。两种报道形式可谓各显神通、相得益彰,将这一人物题材作品的重要场景展现得淋漓尽致、感人至深。
“以物见人”方显情真意切
细心的受众会发现,在《八月桂花遍地开》的文字和视频报道中,有关“桂花树”的描写和镜头先后出现了10处之多,甚至连文章的标题都以此为意象拟写。如此成文,有什么深层次的内涵?
据郴州市桂东县委常委、宣传部部长朱红波介绍,桂花树是桂东县的县树,桂花是桂东县的县花。“桂东县属于革命老区,《八月桂花遍地开》本是一首红色歌曲,一直在当地广泛传唱。”
作品以桂东县人民法院干警胡剑联为钟江武写的一首诗《八月桂》开头:“树干挺亦直,树伞美而正。根根接地气,叶叶聚甘霖。四时叶青翠,八月花满身。无风香自来,有风不染尘。花落碾成土,默默润三春……”显然,诗中关于“树干挺直”“树冠美观”“树根接地气”“桂花散幽香”等描写,不仅展现出桂花树正直、奉献、高洁、不媚俗的品质,也是文中主人公钟江武的人格、精神写照。
作者在作品中这样交代:2012年8月,钟江武唱着《八月桂花遍地开》,闻着桂花的香气,来到桂东县法院任职;令人痛惜的是,2014年8月,他却离开了人世。这种巧合,被作者巧妙地以八月桂花作为隐喻并联系起来,可谓以物见人,情更真,意更切。
作品里还有一个细节:钟江武生前常向法院离休老前辈漆添鸿请教工作上的事,两人总是到桂花树下散步、聊天。在视频报道中,制作人也多次插入桂花树的镜头。“两人年龄虽然相差将近50岁,但基于对法治的忠诚和信仰,成为莫逆之交。桂花树下漆添鸿的孤独守望,寄托了老人对故人离世的悲伤、不舍,抑或是对昔日场景的追忆。”唐湘岳解释道。
无论是文字报道还是视频报道的结尾,都定格在这样一个场景:桂花树下,桂东县白坪小学的孩子们唱起《八月桂花遍地开》。文章开头,作者反问:“桂香犹在,钟江武,你真的走了吗?”文章结尾,作者是这样写的:“歌声,花香,散向四面八方。”首尾呼应,似乎在暗示:虽然钟江武离开人世了,但他的精神却如孩子们的歌声和桂花的香气,广泛流传,驻留在老百姓的心中。“其实,这对于文章的标题也是一种呼应,用桂花象征钟江武的品质,用‘遍地开’隐喻主人公精神的传承。标题、内容和人物之间的配合密切而默契。”湖南省文学学会副会长、湘潭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教授季水河评价说。
“立体传播”深入人心
除了以影视艺术手法呈现文字与视频报道外,《八月桂花遍地开》的融媒体特色还表现在,作者及背后的支持团队通过二维码,将文字与视频放到光明网这个更加开放的平台上,集成了更加丰富多彩的专题页面。用季水河的话说,就是:“融媒体的报道形式让新闻作品实现了立体传播,8000余字的文字报道加上25分钟的视频报道,将主人公钟江武的感人事迹与精神风貌全方位、立体式地展示出来,并深入人心。”
有人说,一篇新闻报道能有一到两处打动受众,就已经很不容易了。株洲市炎陵县电视台记者谭林芳在阅读和观看《八月桂花遍地开》的融媒体作品时,却几度落泪。据谭林芳回忆,当镜头里钟江武的妻子周西滢将丈夫的网名改为“江水西流”时,自己不禁热泪盈眶。“这个场景让我想起电影《秋之白华》,瞿秋白赠送爱人杨之华一枚图章,取名为‘秋之白华’,寓意‘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无你无我,永不分离’……”
作为视频《八月桂花遍地开》的制作人之一,朱红波回忆说,制作团队只有不到10个人,由于条件有限,在后期视频剪辑过程中,大家通宵达旦地工作,唐湘岳老师也与我们并肩作战。“他对新闻采编的极致追求和采用‘融媒体’报道的探索精神、创新意识,值得我们学习。”
一位光明网网友看过作品后留下了这样一段话:“光明日报创新的‘文字+视频’的传播手段,让报道更加生动感人了。看过最后一顿午餐、小女孩的眼泪、全校师生为纪念钟院长种树等一幕幕场景后,我已经是满脸泪水。”
在采集《八月桂花遍地开》的报道素材过程中,唐湘岳多次回想起13年前自己在桂东县采访典型人物胡昭程的场景。“听知情人讲述胡昭程的生前事迹,眼泪直接滴在了采访本上。遗憾的是,当时那种令人感动的情感无法用文字传递。这次采访钟江武的亲属,我们通过视频,将采访中的感动真实、直观地传递给受众——可以说,是融媒体的理念与技术手段为我的新闻作品插上了翅膀。”唐湘岳如此描述自己的创新体验。
(光明网记者 李政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