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入基层,深入生活,深入群众。11月6日,随着第一支采风小分队开进皖北农村,安徽1300多名文艺家走进乡村、矿山、社区、军营。带着怎样才能让艺术家们真正“走下去”“走进去”、如何才能形成下基层长效机制等问题,记者采访了安徽省委常委、宣传部部长曹征海。
记者:安徽的下基层采风活动初步收到艺术家和群众“双满意”的好效果,请介绍一下组织这个活动的初衷和活动实施的具体情况。
曹征海:文艺家下基层采风活动,是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的系列工作之一。按照中宣部部署,安徽大力推进了文艺家下基层采风、送文艺下基层、精品创作促进、文化惠民消费、加强和改进文艺评论“五项行动”,下基层活动是启动最早的一项,也是社会效果最明显的一项。
让艺术家走进基层,让文艺服务人民,是我们组织、倡导艺术家下基层的基本出发点。我们主要在“创作”与“联动”上下功夫。首先,把创作生产更多优秀作品作为文艺工作的中心环节,集中时间、集聚力量、集成资源,以“我们的沃土、我们的梦”为主题,启动全省千名文艺家下基层采风,以各艺术门类为单元,省直和市县同步进行,形成各级文联、各文艺家协会和演艺团体积极组织推进的局面。
同时,注重采风与创作联动。围绕活动主题,省里拟定了20个采风创作选题,启发和引导文艺工作者既“身入”、又“心入”,努力形成艺术家“下得去”、好作品“出得来”的良好氛围。为此,省委宣传部把长期坚持的精品扶持工程与下基层创作联动,运用资金扶持、研讨打磨、评论推介、集中展演等方式,催生一批正能量有筋骨、接地气有温度的文艺精品。
记者:从安徽推进的包括文艺家下基层在内的“五项行动”看,关键词似乎应该是“下去”和“惠民”,可以这样理解吗?
曹征海:艺术之树,只有植根生活沃土才能繁茂常青。遵循这个规律,我们在推进“五项行动”中,突出为民导向,推进产品、服务、活动“三下去”,在组织作家、文艺家赴基层一线采风的同时,广泛深入开展各类送文化下基层,努力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好更多的精神食粮。
着眼于乐民送文化,我们组织“送戏进万村”,确保每个行政村每年看到一场正规演出;组织“校园大舞台——徽风皖韵进高校”。着眼于惠民促消费,我们以看书、看报、看戏、看电影、看电视“五看”为重点,举办首届安徽文化惠民消费季活动,采取财政补贴、企业让利等措施,推出了10项消费优惠。
同时,我们着眼于育民铸精神,发挥中国好人安徽多的优势,打造流动的、网上的“安徽好人馆”,把好人事迹巡展、好人戏剧巡演、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楷模故事巡讲基层“三巡”合一,构建“好人安徽”的精神高地。
记者:安徽在构建文艺家下基层采风、送文艺下基层的长效机制上有什么考虑吗?
曹征海:组织文艺和文艺家下基层,是匡正当前文艺界不良风气的治本之策,而非权宜之计。我们将在集中性活动结束后,转入常态化安排,把经常性采风与长期性驻点、定期挂职锻炼结合起来,形成长期的创作态度和工作机制。
具体来说,就是致力于常态长效,推进作风、考核、保障“三个强化”。强化作风纪律,要求文艺工作者大力践行群众路线,自觉执行制度规定,亲民近民而不扰民。强化考核激励,把各地组织文艺下基层情况,纳入省对市县宣传文化部门考评的重要内容。对文艺家下基层采风的进展、成效进行量化评估,将其列入评先评优、创作扶持的重要方面。
同时,强化服务保障。采取政府采购、搭建平台等方式,为采风活动顺利开展提供支持;省市县文联发挥具体组织、协调服务职能,帮助解决实际困难;在各级各类新闻媒体开辟专栏专题,安排专人进行跟踪报道,把广大文艺家深入生活、扎根人民生动鲜活地展现出来。
(本报记者 李陈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