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4年12月04日 星期四

    我的创业故事

    我是“蜂疯子”

    作者:贺张 《光明日报》( 2014年12月04日 15版)
    CFP

        大学伊始,脑海中对创业还没有丝毫的概念,觉得“创业”这件浩大的工程离我甚是遥远,进行大学生自主创业更是信心不足。安徽师范大学对学生创业教育很重视。大三的时候,学校为我们开设了创业培训课,同时还举办了一系列创业大赛激发学生的创业思维。在课堂上,我认识了很多热衷创业的学长、掌握了一些创业所需要的经济知识、了解到了大学生创业的优惠政策。

        后来,我有幸参加了学校组织的大学生创业模拟实训,这成为改变我大学生活的一个重要转折点。在为期13天的创业模拟实训中,我们被分成不同的小组,每个小组作为一个团队,设计自己的名称、logo、口号等,然后大家依次展示。在这次课上,我了解到公司在成立之初不仅要起一个有内涵并且创意十足的名字,还要确立自己的方向,做好市场定位。

        这次培训经历点燃了我的创业激情,开启了我的大学创业之旅。

        要想成功创业,离不开扎实的专业知识。我学的是生物技术专业,在胡好远教授开设的《动物学》课堂上,我第一次了解到寄生蜂这个“新名词”,也了解到“生物防治”这一科研方向,生物防治,就是利用害虫的天敌益虫来控制害虫的密度,寄生蜂作为一种生物防治技术,其作用原理为寄生蜂把卵产在寄主体内或体表,孵化的幼虫以寄主为食,从而导致寄主害虫死亡,以来达到消灭害虫的目的。我非常感兴趣。课下我找到胡教授,说明了自己的兴趣和想法,并申请加入胡教授的专业实验室进行生物防治的进一步学习。

        进入胡教授的实验室后,为了观察寄生蜂交配、寄生行为,实时做记录,我经常一连几天不合眼。当时因为非常沉迷于寄生蜂的研究与应用,还被老师和同学们戏称为“蜂疯子”。但那时候并不觉得累,也不觉得苦,是一种纯粹的热爱。天道酬勤,我的刻苦钻研也获得了一系列科研成果,我撰写的数篇专业论文分别在国家级核心期刊上发表,主持的科研项目被设为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参与申请的专利1项已授权,其他3项专利目前也在继续申请和受理中。

        利用这些科研成果,我和我的团队先后参加了“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等专项竞赛,获得了第十三届全国“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三等奖,第五届“挑战杯”安徽省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特等奖,第八届“昆山花桥杯”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大赛暨创业大赛金奖,第五届“挑战杯”合锻股份安徽省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银奖等优异成绩,2013年被评为芜湖市优秀科技创新型项目,并获得10万元扶持资金。团中央授予我团队全国“小平科技创新团队”的称号(安徽省仅5项),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奖励基金给予4万元资金资助。

        2013年11月,我和我的创新团队正式成立了“芜湖中贺生物技术有限公司”。创业之初,学校创新创业训练中心给我们提供的160平方米的场地和设备,培育了200万头蝇蛹金小蜂和20万头蝇蛹佣小蜂,这对我们初期的技术研发的帮助是巨大的。2014年我们又成功申请入驻了安徽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中心。中心为我们提供了五间实验室和一间办公室,相关仪器设备配备也齐全。

        目前,我和我的创业团队又一次来到宁波市对那里的杨梅园进行寄生蜂的生物防治作业,我们公司是国内第一家利用先进的“寄生蜂”生物防治技术治理果蝇的企业,这种先进技术可将杨梅园中果蝇虫害数减少80%以上,不仅保护了生态环境也大大增加了果园的收益,获得了果农们和当地政府的一致肯定和认可,行业市场前景良好。

        在创业过程中,安徽师大不仅给了我知识,给了我梦想,还给了我振翅飞翔的力量,让我比别人飞得更高的同时,也飞得更稳。

        (作者系安徽师范大学2013级硕士研究生,组建“中贺生物科技创新团队”)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