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4年12月03日 星期三

    把青春融入康巴大地

    ——追记因公殉职倒在救灾路上的甘孜州团干部袁雅逊

    本报记者 李晓东 危兆盖 《 光明日报 》( 2014年12月03日   07 版)

        12月1日,四川甘孜州康定群众在凛冽寒风里向自己的朋友袁雅逊告别——在突如其来的地震灾难面前,他用生命践行了共产党员的使命。

     

        袁雅逊,共青团甘孜州委副书记、州少工委主任,11月26日在抗震救灾途中遇道路暗冰发生车祸,因公殉职,时年33岁。

     

        作为一名80后的少数民族干部,袁雅逊长期扎根藏区工作,用生命诠释了共产党员的价值追求、书写了对共青团事业的激情奉献。

     

    用奉献定格生命最后时刻

     

        1981年出生的袁雅逊,2000年参加工作,2004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作为一名土生土长的藏族人,他选择扎根藏区,从一名基层团干部干起,成长为共青团甘孜州委副书记。

     

        11月22日,甘孜州康定县发生6.3级地震。在外休假的袁雅逊立即连夜赶回康定,主动参与抗震救灾。因已有一名副书记带队在塔公一线,单位让他在后方留守,他还为没能上灾区一线与团委书记“红了脸”。

     

        对于袁雅逊来说,地震救灾并不陌生。2010年玉树地震,他以一名志愿者和四川省应急志愿服务总队指挥长的身份加入四川第一支应急志愿服务队,在长达半个月的抗震救灾中,克服了缺水、缺电、缺氧、高寒、疾病等重重困难,建立了灾区第一个“青年志愿服务站”和“四川医疗服务点”。因救灾任务重,体力透支,天气恶劣,他肺部感染,医生建议其返回治疗,然而他却在简单治疗后,又投入到工作中。他带领的四川省应急志愿服务总队被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授予“全国抗震救灾英雄集体”荣誉称号。

     

        这次尽管着急,但他依然服从组织安排,在后方负责后勤保障、物资募集、平台外宣等工作。23日连夜召集干部,加班加点用团委自办的新媒体及时向外界传递甘孜抗震救灾信息,呼吁外界志愿者及相关组织不要盲目进入高海拔的灾区一线。

     

        24日,对接物资募集、安排采写宣传稿件,给前线的志愿者鼓劲加油。

     

        25日晚23时,康定发生5.8级地震。他第一时间通过微信转发避震消息,消除公众疑虑。

     

        25日、26日,袁雅逊又与团四川省委、省群团组织社会服务中心抗震救灾工作组一道,奔波于康定县塔公乡群团社会服务工作站、塔公乡中心校、新都桥小学、木雅祖庆小学和营官希望小学,前往道孚县配送救灾物资、查看待援建抗震希望学校,讨论省青基会参与抗震救灾工作方案,审定微信公众平台发布内容。

     

        这些,成为袁雅逊一生的最后印记。

     

    用热血青春书写精彩

     

        在同事蒋永菊眼里,袁雅逊一直是工作的榜样,敢想敢干。

     

        到康定县团委工作后,袁雅逊组织开展了“讲述红色故事、缅怀革命先烈,珍惜幸福生活、建设和谐家乡”主题活动,组织各中小学利用团队日、五四青年节、六一儿童节等时间节点,在全县少年儿童中掀起了“讲红色故事,唱红色歌曲,做红色新一代”的活动热潮。

     

        在州、县团委工作期间,袁雅逊结合藏族同胞风俗,先后组织了“康巴藏区团旗红”“康定儿童携手奥运”“跑马山下真情演唱”“康巴红领巾心向党” “向菊美多吉同志学习”“同心共筑中国梦”等丰富多彩的活动,引领各族青少年坚定理想信念,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最近,他还牵头在全州青少年中组织开展“学法知法守法用法”法制知识竞赛活动,引导广大青少年增强法治意识。

     

        “我们是做青少年工作的,是孕育希望的事业。工作既然做了,那就要做到最好!”这是袁雅逊和同事常聊的话。

     

        近两年,微信使用频率越来越高,他提出全州共青团系统要用“活”新媒体,要把新媒体手段作为共青团密切联系青年的新桥梁。在他的督促下,各县团委已陆续开通微信公众平台,与官方微博一道成为甘孜共青团系统新的舆论宣传阵地。

     

        为让困难群众充分感受关爱和温暖,袁雅逊广泛动员青联委员、团员青年和志愿者为困难群众送温暖、为留守儿童送关爱等活动,去年建设留守儿童之家15所。他牵头策划开展的“心愿快车”公益圆梦活动,至今已整合资金570余万元,累计实现特殊困难青少年心愿2.78万个。

     

        为了呼吁更多的人关心、支持、参与公益,他积极筹办“甘以爱人·孜求慈善”甘孜州大型慈善公益活动,传播公益、奉献爱心。

     

        生活中的袁雅逊为人亲和,如兄弟姊妹般关爱下属,对待朋友。在亲朋好友心中,这个热心细心、孝顺阳光的藏族汉子如一阵春风,总是带给人温暖。年轻的袁雅逊,把热血与青春永远地融入了康巴大地。

     

        (本报甘孜12月2日电 本报记者 李晓东 危兆盖)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