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者仁心》《感动生命》《产科男医生》《心术》《爱的妇产科》《产科医生》,到新近播出的《青年医生》《我和我的他们》,中国医疗题材电视剧虽然数量不多,每次登场却能从诸多类型剧中脱颖而出,凭借话题性和思想性引起社会舆论的广泛关注。
这一电视剧类型最早起源于美国,一般以医院为创作背景,以案例诊治为框架,剧情游走于生命的两端,世间百态和各色人等尽皆登场,审视人情冷暖,诠释世态炎凉,展示悲欢离合,让观众从中感悟生命的意义和存在的价值。1994年美国电视剧《急诊室的故事》播出,医疗剧全面开启了“Professional+Personal”,即以医生的职场经历与个人生活为两条主线并行表现的创作模式,此后的美剧《实习医生格蕾》、日剧《白色巨塔》和韩剧《妙手情天》以及很大一部分国产医疗剧都沿用了这种创作思路。
然而,由于受到制作水平和创作理念等影响,一些国产医疗剧在医疗“专业化”层面往往呈现出一种营养不良的状态,很多违背医疗常识的情节常遭到观众吐槽。近年来,创作者逐渐意识到这一问题,开始着力修正。无论是《青年医生》剧组为期数月的体验生活,还是《心术》编剧六六在医院的卧底“采风”,都体现了其诚意和努力,向具有专业品质的类型剧创作迈进了坚实一步。另一方面,医疗剧在人性呈现层面也有些偏食,爱情剂量过剩,权谋当作偏方,亲情成为补品,友情只能算是药引子,有的剧作甚至跳脱了医疗剧的主线,成为白大褂包裹之下的爱情剧。其实,表现医生的爱情故事无可厚非,但如果能与此同时展现出其对亲情的守望和友情的关注,就能使人物塑造更为丰满,作品更具情感力量。还有一些剧作则把医生间的权力之争当作叙事重点,持续拷问和透视人性的阴暗面,呈现出一种过于阴郁的气质,也有悖于展现医者仁心的主流价值取向。可见,国产医疗剧在类型化创作方面还需警惕各种不良倾向,持续发力,才能走向成熟。
不只是艺术创作方面,医疗剧在思想内涵的呈现上也有很多难点需要关注。生老病死是老百姓生活中的大事,医疗问题则是关系到国计民生的社会问题。然而,由于我国医疗资源不平衡,以及医疗制度不尽完善,一方面导致老百姓看病难、看病贵,甚至出现因病致贫的现象,另一方面医生职业压力过大,医患关系难以协调,所以医疗剧的播出总能引爆全民参与讨论。其中,对医患关系的拿捏是医疗剧最大的挑战,既应有对医生妙手回春的热情讴歌,也要有对于无良医生草菅人命的大力谴责,既要展现对遭受不公正待遇的患者的深切同情,也应表达对于个别家属和职业医闹的强烈挞伐。如果单方面站在哪个角度,都不够客观公正,稍有不慎就容易遭到质疑。此外,医疗剧对亲子鉴定、临终关怀、器官捐献等热点的展现,也引发了很多伦理争论和道德考量。其实,优秀的医疗剧不应止步于将这些话题单纯呈现出来,还应触及蕴含在这些话题背后更为深层的思考——当代社会所面临的人与人之间的信任危机,以及对于社会其他弊病的问诊。比如《青年医生》中就在情节推进的同时有计划地植入了关于就业、情感、教育等社会话题的思考。
可见,医疗剧不只可以展现医生生活和医患关系,它还可以成为衡量情感的温度计,探析人性的透视仪,治愈心灵的手术刀。我们应该勇于回应各种热点话题,注意缝合医生与患者之间的心理距离,安抚人们的焦虑心理,为社会心理注入正能量。令人欣慰的是,近期涌现的一些作品已经做出了成绩,诸如《心术》《青年医生》《我和我的他们》等,让信任、希望和关爱成为一剂良药,在紧张的医疗救治和舒缓的日常生活之间,问诊社会、把脉人生,为今后的医疗剧创作指明了方向。
(作者系中国传媒大学戏剧影视学院副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