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清华大学里,一个古稀之年的老太太带着一群孩子在演出,乐队里有吉他手,有手风琴手,还有合唱队。虽然没有舞台,也没有灯光,就这么简单的一次演出,却对邓小岚意义非凡。因为清华大学是邓小岚的母校,11年来的坚持,今天她终于可以带着孩子们走出大山,来到自己的母校,为校友们做一次汇报演出。
邓小岚的父亲邓拓是中国新闻史上的一代英才,曾担任《晋察冀日报》总编和社长。位于太行山深处的河北省邯郸市马兰村,是原《晋察冀日报》根据地,也是第一部《毛泽东选集》诞生的地方。这里曾创造了“用八匹骡子办报”的奇迹。邓小岚是在一次随报社队伍突围后出生的,被寄养在马兰附近的麻棚村老乡家里生活了3年。她是“吃着阜平老乡的奶长大的”。
退休后,邓小岚重新回到了群山环绕,峡深谷幽的马兰。她看到村里的小学只是四间濒临塌陷的危房,便动员同是工薪阶层的弟弟妹妹,凑齐了4万多元工程款,在村里盖了7间校舍。接下来,她又积极帮助困难学生解决学费问题,给每位亲人都联系了帮扶对象:妹妹资助一个,弟弟资助一个,老伴资助一个,开始了自己长达十数年的助学之路。
这些年来,在邓小岚的帮助下,马兰村很多家庭都受到了音乐的熏陶,音乐给孩子们带来了快乐,让孩子们放飞了梦想。邓小岚还带领马兰小乐队的孩子们,走出大山,来到了北京。2008年10月乐队在北京中山公园开办了一次小型音乐会,圆了一些连镇上都没去过的孩子的北京梦。他们还陆续在北京电视台等地演出,让孩子们体验到了梦想实现的欢乐与荣耀。
11年来,邓小岚已经在马兰村上了一千多节音乐课,为这里捐助了上百件乐器,她还找来音乐人阿里为马兰小学创作歌曲。音乐,成了孩子们心里埋下的梦想种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