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暖之都,温情之城。如今,“爱温州,就做温州好人”成为温州人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的自觉行动。
千里寻人只为还债的诚信商人谢岩斌,将30万元归还失主的环卫工人张红军,“红日亭”“壹加壹”“绿眼睛”等民间爱心阵营,让唇裂患儿重绽笑容的“世界温州人微笑联盟”……温州已有25人入选“中国好人榜”,数量居浙江省首位,入选“浙江骄傲”的人数连续3年蝉联浙江省第一。
“崇德向善一直是温州的主流,也激发了最美现象的产生。”温州市委常委、宣传部长胡剑谨说,道德之美潜移默化地改变着温州人,通过市民的自觉行动形成时代风尚,孕育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鲜活的“温州样本”。
“最美”引领争做好人
10月1日上午,在温州七都岛的江边,一个男孩玩耍时不慎掉入江中,35岁的女教师胡小丽发现后,勇敢地跳下江救人。孩子救上来了,她却被无情的江水吞没了。
凡人善举透着人间真情,胡小丽入选了10月“浙江好人榜”。此前,“红日亭”爱心老人、诚信老爹吴乃宜等多名温州人上榜。他们都来自基层,身上洋溢着道德力量,彰显着人性光辉。
红日亭位于温州市区华盖山东麓,面积不大,名声却很大,已成为温州的民间慈善地标。夏伏茶、冬热粥,红日亭文化在40多年的爱心接力中焕发出勃勃生机。而今,温州大街小巷有500余个伏茶点,形成了温州特有的“温情地图”。
温情遇到困难时能爆发出巨大的力量。2011年“7·23”动车事故发生后,温州上千人第一时间赶赴现场,成为首批救援力量。一条医院缺血的微博让温州人向中心血站集聚,义工们每天守在医院,端茶送饭,嘘寒问暖。
在温州,各行各业都有榜样,各个群体都有模范,近两年寻找、评选出最美人物400余名。“最美警察”“最美教师”“最美乡村医生”等最美系列评选活动在全市11个县(市、区)广泛开展。
搭建桥梁连缀“最美”
让“最美”变成“风景”,需要党委政府搭建桥梁,也需要社会各界协力共行。
温州开展了以“诚信、友善、勤俭、孝敬、文明”等关键词为主题的实践活动,以及培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七大行动”。各县(市、区)上下联动,积极开展各具特色的“最美”主题活动。“最美温州人”“感动温州十大人物”“十大爱心人物”等一系列评选活动引导群众发现“最美”、推荐“最美”。目前,温州市共培树各类道德典型200多人,其中两人获“全国道德模范”称号,6人获得“全国道德模范提名奖”。
成立近两年的市学雷锋志愿服务总队,统筹协调温州学雷锋志愿服务活动,打造了“爱满全城”的响亮品牌。目前,温州有各类志愿者服务队3000多支,志愿服务阵地1000余个,注册志愿者35.2万人,涌现出了“红日亭”“绿眼睛”等大量有影响力的志愿服务组织,以及“世界温州人微笑联盟”“明眸工程”等慈善品牌。
人人感受“最美”,人人争做“好人”。越来越多的温州市民通过“最美大家拍”“寻找身边的最美温州人”和“与美同行”演讲比赛、“最美温州人”一首歌全国征集、“最美温州人”LOGO征集等载体,变成核心价值观的主动传播者,使“美”的种子随风飘扬。
“最美”构筑道德高地
建立“最美温州人”电子信息资料库和总结表彰制度;开展全方位人文关怀,在生活上予以援助;出台《帮扶生活困难道德模范实施办法》,根据实际需求帮扶道德模范和身边好人;制定《见义勇为保障与奖励实施办法》等政策文件,明确见义勇为者的医疗等费用由财政全额买单。一个个守护和培育“最美”的举措,推动着长效机制的建立。
今年3月,温州市设立“最美温州人”公益基金,对“最美”行为给予两万元到10万元的奖励,并对“最美”人群及其子女的就业、就学、生活等进行帮扶。
今年9月,温州市委宣传部、文明办牵头启动“爱温州,就做温州好人”系列主题活动,鼓励市民积极践行核心价值观,把“最美”精神融入日常生活。
温州建起500多家文化礼堂、2000多个道德讲坛,每月都开展“走进身边最美温州人”宣传活动。“如果把好事坚持做几十年,你们会去做吗?可能很多人都会迟疑。我要讲的这位‘最美温州人’却用50年去做好一件事——坚守孤岛,治病救人。”这是“最美温州人”宣讲团走进康奈文化礼堂的一幕,讲述的是孤岛医生周明福的故事。
“至善感动与温暖大爱从未停息,好人好事层出不穷,这是温州独特文化基因、健全制度安排、有力典型宣传共同作用的结果。”温州市文明办主任邱小侠说,“物质富裕的温州人正在建设精神富有的道德高地,让‘温情之城’沐浴在现代文明的阳光雨露中。”(本报记者 陆健 本报通讯员 黄剑伟 姜巽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