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4年11月27日 星期四

    人物访谈

    故事比技巧更重要

    ——访著名影视剧作家、山东省电影家协会副主席赵冬苓

    本报记者 邱玥 《 光明日报 》( 2014年11月27日   14 版)

        最近,60集电视剧《红高粱》连续22天热播。一个月完成剧本大纲,四个月剧本完成,2013年9月开机,2014年1月杀青。这部贴着年度大戏标签的电视剧,创造了神奇的速度。而对于编剧赵冬苓来说,面对文学、电影两座高峰,她给自己的剧本打了85分。

     

        记者:剧本作为一剧之本,其重要性不言而喻。您认为,剧本创作该如何跟上时代发展、把握观众需求,以生动的笔触和感人的形象生产出人民喜闻乐见的优秀作品?

     

        赵冬苓:创作者当然应该尽可能敏锐地观察自己所处的时代,但是我觉得更重要也更难的,是始终保持内心的悲悯和同情。对他人处境的想象能力,决定了笔下人物的生命力。跟上时代发展也不在于使用几句流行语或者展示某种当代生活场景,更多在于能否把握时代变换对人物内心的影响。从这个意义上说,优秀故事来源于敏感温柔的内心,它比纯粹的技巧重要。

     

        记者:长期以来,编剧作为影视创作的重要环节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其劳动价值和市场价值没有充分体现。您对此有怎样的评价?

     

        赵冬苓:相比于稿酬收入的高低,编剧的权益是否得到保护是更切中要害的问题。因为编剧行业的特殊性,它的劳动成果更容易被窃取。特别是一些刚刚入行还没有话语权的小编剧,往往在权益被侵犯之后找不到申诉的婆家而只能诉诸舆论。但长远来说,编剧和制片方互相防备和不信任的局面,最后只能是两败俱伤。我觉得加强对编剧权益的法律保护是唯一的途径,编剧要学会通过法律手段来保护自己,制片方也要学会尊重编剧的劳动。

     

        记者:剧本创作者要从社会的伟大实践和丰富多彩的生活中汲取营养,不断进行生活和艺术的积累。当前国内的编剧队伍还存在哪些突出问题?又该如何培育出德才兼备的编剧人才,既有较高的文化素养,同时又讲品位,重艺德,弘美德,从而创作出兼具社会价值与商业价值的作品?

     

        赵冬苓:市场的浮躁是全方位的,编剧队伍中当然也有这个问题,但责任并不全在编剧身上。培养素养品位兼备的编剧人才,需要的是良好的市场和制度:有一个不亏待好人的环境,我们才能呼唤好人的出现。对于编剧自身,我能给的建议是:一定要为自己找到商业利益以外的创作乐趣,因为长期商业写作有可能让编剧的感觉变得迟钝,或者被市场要求所左右,甚至会被一些不公平的对待导致心理失衡,而这些都是和当初成为创作者的初衷背道而驰的。所谓德才兼备的人才,必然也是热爱自己事业的人。

     

        记者:您如何判断未来国内编剧市场的发展前景?该如何走出持续稳健的市场化之路?

     

        赵冬苓:相信随着整个影视产业的成熟和完善,编剧会越来越受到重视。因为说到底人们是冲着故事和人物来看影视作品的,离开了被观众认可的故事,优良的制作和表演都是无根之木。此外,编剧也要学习和上下游环节的生产链条紧密合作,学习使用法律保护自己的权益,从而保证合作的顺利进行。随着市场的不断完善,优秀的制片方和优秀的编剧一定会发现彼此,我对此抱有信心。(本报记者 邱玥)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