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4年11月24日 星期一

    知行论坛

    加快推动我国农村体育组织的建设

    豫理宣 《 光明日报 》( 2014年11月24日   10 版)

        适当的体育运动能够提高参与者的健康水平,同时,体育运动在培育劳动者的团结、协作、纪律、保持竞争心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西方启蒙运动的重要代表卢梭将体育活动视为“塑造品格、培养道德的最佳方法”,现代奥林匹克运动发起人顾拜旦将体育誉为“天神的欢娱、生命的动力”。因此,体育活动往往被视为社会建设的重要一维,并对经济建设也发挥着重要的支撑作用。此外,从发达国家看,体育产业也是一种新的产业形态,也创造了相应的精神财富,并且影响了物质财富的再分配。2014年国务院印发的《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的若干意见》更是将全民健身上升为国家战略。当前,我国正处于大规模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之中,促进农村居民增加体育活动还有助于向现代工业输送高素质劳动者。但是,从目前农村各类体育服务的供给来看,各类体育组织发育不足成为阻碍农村体育发展的重要障碍。可以说,培育农村体育组织的发展,促进农村各类体育类产品供给是我国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和推动社会进步的阶梯和重要抓手。

     

    我国农村体育组织的发展现状

     

        我国经济经历了30余年的高速增长,工业化和城镇化快速推进。在这一过程中,农村居民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收入结构、收入水平以及相关的习俗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在劳动力不断转移的过程中,农村居民原有的血缘和地缘纽带不断淡化,但新的基于社会生产的联系纽带尚未建立,这是农村体育发展的重要障碍,也是迫切发展农村体育的现实需求。从农村体育组织发展的现状来看,目前存在如下问题:

     

        农村体育组织的自我生长较为缓慢。从体育的功能来看,多样化的体育活动是劳动者恢复精力、体力的重要手段,是劳动者的基本需求之一,也是劳动力再生产的重要一环。因此,即使在农村地区,也会产生对体育运动的需求,也只有在相应需求的拉动下,才会产生各种类型的体育组织。可以说,体育组织的产生和发展具有自组织的性质。从实际状况来看,虽然一些旅游景区带有民俗表演性质的体育项目发展势头良好,相关的组织者也获得了较高的收入,但是从全国范围来看,我国农村体育组织的发展比较缓慢,既缺乏为农村居民体育活动提供服务的市场组织,又缺乏好的服务农村居民体育活动的商业模式。

     

        农村体育组织往往依托于行政部门和其他经济组织,社会化参与程度不高。从目前农村仅有的一些体育组织来看,他们往往依托于行政部门或其他经济组织,作为这些组织正常运转的一个补充。这些行政或经济组织为农村的体育活动提供少量经费,而体育活动的参加者主要来自于这些组织的内部。这些情况表明,农村体育组织的社会化程度不足,缺乏独立生存能力和成长空间,难以产生溢出效应和交互影响。

     

        竞技体育对农村体育的影响力和带动力还不够。当前主流的竞技体育项目、赛程、赛制都具有典型的西方特征,其建立的经济基础是西方现代工业文明,其建立的文化基础是市场经济的竞争性文化。对于我国农村居民来说,农业生产竞争性不强、所获得的收入不高,竞技体育项目不是源于其生产和生活的延续,其号召力、影响力还远远不足以拉动农村体育的发展和农村体育组织的建设。

     

        总体来看,相对于工业化和城镇化的迅速发展对高素质劳动力需求,农村居民的体育活动多以个体化和原子化的方式存在,农村的体育组织多是依附于其他行政或经济组织,生长发育缓慢,难以引领和满足农村居民体育的现实需求。

     

    我国农村体育组织缺乏的原因

     

        农村体育组织建设具有多个支撑维度:经济上的富足、文化上的激励、较为充裕的时间、具有企业家精神的人才出色的组织工作等等。目前,我国农村体育组织所需要的这些因素仍发育不足。

     

        一是劳动者在农业生产中的体力消耗较大,抑制了农村居民对体育产品的消费。从逻辑上看,大规模利用机器造成工作中体力支出减少、闲暇时间增多,劳动者对体育活动需求增加。从我国的现实来看,依靠血缘、地缘建构的农村组织遭遇到了工业化和城镇化的巨大冲击,农村人口的流动速度加快,农村居民的生存方式更为分散化。但从其工作的内容来看,农村居民仍多从事体力消耗较大的工作,这必然对体育活动形成抑制。

     

        二是我国传统的农村生活观念排斥不含工作性质的体育活动。我国曾创造了灿烂的农业文明,形成了勤俭持家的文化传统,“天道酬勤”这一古训至今仍具有广泛的影响力,但实质上传统的农村生活观念排斥那些不含工作性质的体育活动。目前,我国机器及其他生物技术的应用缩短了农业劳动的时间,农村居民一般选择是入城务工以增加家庭收入。当下,对广大农村居民来说,放弃这些具有工作性质的劳动而从事体育活动仍不为传统观念所接受,更不用说从事具有一定消费支出的体育活动,从而抑制了农村体育组织的发展。

     

        三是农民收入水平不高致使体育组织难以实现经济上的自给。只有在人口密度和经济水平达到一定程度之后,对体育服务产生了市场需求,企业家才愿意组织资源提供相关产品的服务。对于我国一般的农村居民来说,相对于家庭各种开支压力而言,其经济收入相对低下,还难以支撑购买体育服务的需求。

     

        总之,传统的农村组织被现代工业解构后,在当前条件下,还没有产生大规模的、自发的、有生命力的体育组织去满足及引领农村居民的体育需求。此外,必须加以关注的是,近些年随着自然环境的恶化,认为体育锻炼会损害身体健康的观点也在蔓延,这些观点在一些环境污染比较严重的地区具有很大的认可度。未来环境问题将是阻碍体育事业发展的巨大障碍,这也将对农村体育组织的发展提出新的挑战。

     

    加快我国农村体育组织建设的对策

     

        目前,提升我国企业的竞争力,推动我国经济转型升级,急需提高劳动者的素质和技能,这一过程需要体育发挥更大的作用,加快农村体育组织建设正是推动这一工作的重要抓手。

     

        首先,推动农村体育组织的发展需要加强市场经济为主导的体制建设。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要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主导作用。对于农村体育组织建设来说,尽管它有一定的公益性,但是农村居民的体育消费的选择、时间的安排都体现了自主选择。因此,优化农村各种资源的合理配置,促进农村居民增收和增加闲暇时间是农村体育组织发展的前提和条件。同时,应大力倡导企业家精神,促进农村体育相关的商业模式和相关产业的发展。

     

        其次,推动农村体育组织的发展需要政府进行合理的补贴和相应的引导。根据公共品的理论,当市场不足以提供大众所迫切需求的产品的情况下,尽管这个产品在消费上仍具有私人性质,但只要政府提供后就能够显著提升整个社会的福利水平,这个产品就具有公共品的性质,需要政府提供。从国情上来看,我国是一个农村人口占据绝对优势的国家,提升农村居民的身心健康是国家文明进步的重要内容,身心健康的劳动者增多也是推动国家文明进步的重要力量。因此,对于农村体育组织建设来说,需要政府增加支出,选择合理有效的支出方式,支持农村体育组织的发展。

     

        第三,发展农村体育组织需要提高竞技体育对农村居民的感召力和辐射力。从发达国家群众体育发展的实践来看,体育竞技活动是激励体育组织诞生和发展的重要外部事件,是体育组织发展的催化剂和平台。因此,发展农村体育需要有地方化的、能满足农村居民参与的体育竞技活动。在这一方面,适时组织乡村之间的体育竞赛,引导农村居民在参与比赛的过程中提高对体育运动的兴趣,不断制订章程和完善规则,促进农村体育组织的萌芽和生长。

     

        (执笔人:刘梅英、周丛改、李德玉;本文系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第53批一等资助项目《工业化与农村体育发展研究》[批准号2013M530030]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