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4年11月10日 星期一

    唐湘岳走基层

    一根筋

    本报记者 唐湘岳 本报通讯员 李英燕 《 光明日报 》( 2014年11月10日   06 版)
    扫扫二维码 看光明网视频

        “十二月做纸大雪飞,艾哥出门难得回,艾哥好似鸳鸯枕,妹妹好似绣花被,两人情义行出尾。”

        湖南省汝城县热水镇飞水寨景区,畲族手工造纸厂正展演着由古代传承下来的造纸技艺。

        在这里,记者认识了被称为“文化一根筋”的热水文化站站长何志杰。

        何志杰,汉族,热水镇人。为宣传、保护畲族文化,他奋斗了多年。

        1995年,何志杰被任命为热水镇文化站站长。当时,“站长”其实只是一个头衔,文化站一穷二白,连专门的办公室都没有,主要工作就是巡回放电影。

        2001年何志杰在高滩村放电影时,在一户人家看到了畲族新修的族谱,里面详细记录了畲族的起源、祖图和祖先迁徙的过程,以及特定时期畲族文化被歧视和压制的历史。何志杰意识到畲族文化是不可多得的文化资源,作为文化站长,有义务立即着手对隐匿并逐渐消失的畲族文化进行整理和传承。

        他的第一个目标是畲族山歌。

        带上录音机和笔,何志杰开始了走访。何志杰劝说畲族群众:“畲族山歌是一种民族文化、民族传统。如果不把它们传承下去,这种文化就会失传。”

        2005年中国郴州生态(温泉)旅游节闭幕式在汝城热水召开。何志杰主动请缨组建畲族山歌队。70岁的饶彩娇站出来第一个报名参加了畲歌队。畲族山歌队的表演,成为闭幕式最大的亮点。

        山乡之花终于绽放在了大雅之堂。2012年“畲族民歌”被定为市级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2014年8月底被市里选送参加全省欢乐潇湘文艺汇演。

        接着,何志杰将目光转向了畲族土法造纸这项传统工艺。

        热水镇竹林面积超过十万亩。畲族纯手工造纸采用嫩竹为原料,有削笋、淹笋、踩笋、操纸、焙纸等22道工序。生产过程不添加化学原料,对环境极少污染。

        何志杰介绍,当地的土纸厂在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陆续倒闭,现在能够掌握技术的匠人越来越少了。

        2009年,何志杰自己出资,在一个倒闭了二十多年的纸厂旧址上重新建厂。

        2011年,何志杰的畲族纯手工纸厂正式生产。但是纸厂的销售却不乐观。

        热水镇文化专干肖芬玉介绍:“我们何站长为了我们畲族文化的传承和畲族手工纸坊,坚持了很多年,现在我们畲族手工纸销路又不怎么好,而且欠下了许多的债,可是他还一直坚持着最初的想法。从他身上我看到了一种不怕困难、甘于寂寞的‘一根筋’精神。”

        采访途中,记者巧遇正在用竹纸手抄《金刚经》的广州某大学退休教授叶乃生,他是来这里游玩避暑的,却被美妙的山歌和古朴的竹纸留住了脚步。

        叶乃生对记者说:“一个文化站长,自己投资办文化产业,继承弘扬中国传统工艺,精神难能可贵。只要宣传到位,也不一定没销路。我觉得,他的厂子没挣钱,意义却比挣钱大!”

        (本报记者 唐湘岳 本报通讯员 李英燕)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