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中国国家画院、中央美术学院、中国美术家协会和中国国家博物馆共同主办的“独与天地精神往来——刘勃舒八十艺术展”近日在中国国家博物馆举行。此次展览是对刘勃舒60余年艺术生涯的全面回顾,共展出其历年创作的作品50余幅。
在本次展览的作品中,刘勃舒1955年创作的《套马》格外引人注意。这张作品曾入选当年在波兰华沙举办的第五届“世界青年与学生和平友谊联欢节国际美术竞赛”。作品在整体上采用自左而右下坡转向上坡的构图,平缓中内含奇险,利用透视中的远近关系表现了草原的辽阔,运用水彩画法表现了草地的丰茂肥沃,既有当时所倡导的新年画的审美趣味,又在徐悲鸿中西合璧的新国画道路的理想方向前行。之后,刘勃舒又创作了《大青山上的骑兵》《下乡图》《亲密战友》《朱德与白求恩》《人欢畜旺年丰》等等反映重大历史题材和生产建设的绘画作品。
自1954年的《群骏图》开始,刘勃舒就在徐悲鸿画马法的基础上探索自己的风格。将素描中轻松而简练表现形象的方法举一反三地运用到中国画的笔墨之中,是刘勃舒画马的精髓。他画马能够以写意的精神随意放取,线条流畅而有趣味,画面中马的奔腾猎猎作响,而画家的激情涌动也呼之欲出。1980年以后,刘勃舒画马畅怀,抒写胸臆,再也不用借助主题或相关人物去表现与现实生活的关系。同时他更倾心于传统笔墨的表现,用笔如写草书,其跳动与随性呼应了马的动态,笔墨与造型有了完美的结合。为了解决专长中容易产生的单一、重复和枯燥的问题,他还加强了地坡和草原景观的表现,既增加了色彩,同时也以主体和环境的结合所形成的空间关系丰富了马的表现,达到了气韵天成的境界。20余年来,刘勃舒还创作了许多其他走兽、家禽等,它们少为世人所知,而刘勃舒依然用他的笔墨方式探索造型与笔墨的关系,寻求一种趣味性的表达。
刘勃舒,江西永新人,历任中央美术学院副院长、中国画研究院(现中国国家画院)院长,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等职;现任中国美术家协会顾问、中国国家画院名誉院长。其多件作品入选国内、国际美术展览,并被国内外美术馆、博物馆、纪念馆、陈列馆等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