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有关于语文教材的改革不时见诸报端。无论是北京市高考语文分值的提升,还是上海市小学一年级语文教材删除古诗词,都不断引发热议。在日前由外研社召开的“语言文字规范化与语文课程改革高峰论坛”上,专家学者讨论热烈,思索语文课程改革路在何方。
固基础使课改不丢“语文味”
不可否认,中国传统语文教育重视提高学生的阅读写作能力。新中国成立后,尽管历次语文教学大纲大都强调阅读写作能力,但不少人认为,这些要求在实践中并未全落到实处。有专家指出,一些教师上课只用很少的篇幅进行读写学习,而大讲特讲作为重点的课文思想价值,使语文课成了德育课、政治课,丢掉了原有的“语文味”。
2014年北京语文中考试卷大变脸,选择题的六道题有五道涉及汉字书写、成语运用、历史典故,导致原本大多数学生都能拿到满分的基础题却成了失分重灾区,再次向师生、家长乃至全社会敲响了重视语文基本功的警钟。
据了解,当前中小学学生的汉字学习情况也不容乐观。海淀区某重点小学语文老师彭老师告诉记者:“现在教学强调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语文课要‘少教多学’,多去户外。作为一名一线语文老师,我最大的感受就是课时被挤占了,很不够用。剩下不多的课时不仅要教课文,还要安排作文课,想再做语言文字训练就很困难”。一位小学四年级学生的母亲张女士也不无担心地说:“语文课花样太多影响了听说读写的基础训练。上课让学生多说多讨论,多搞课外实践是好,可就怕一学期热热闹闹过去什么也没学会。”
对此,教育部国家语委语信司司长张浩明指出,“语文是一门学习语言的课程,与其他学科有着根本属性的不同”,强调语文教学“重点就是要学生学会使用规范的语言文字,提高学生语言文字应用能力”。教育部原副部长、国家语委主任柳斌强调,“中小学要重视语言文字学习。讲中国话、写中国字是做中国人的不二根基,必须要打牢。”
重阅读还需注重思维训练
汉字是语文学习的基础,阅读是语文学习的关键。世界上许多先进国家和地区都十分重视语文阅读教育。
阅读在美国语文教育中占有十分重要的位置。美国政府承诺,要保证每个孩子在三年级时能够学会阅读,并实施了“阅读第一”的行动项目。多年从事语文教育研究的微课网首席教育专家尹宗禹谈自己在美调研期间的感悟时说,“美国的课本特别厚,比我们厚好多倍,读书是教学中重要的一环,阅读量很大。我进过美国小学一年级的课堂,他们教室里的计算机上可以借阅图书馆的书籍,看完书系统设置阅读题让学生回答,以积分的形式记录阅读量和阅读效果。无论是重视程度还是教学形式对我们都是个启示。”
专家指出,大量阅读帮助学生在阅读中发展自我,促进学生心灵世界的丰富和完善、全面和多元。张浩明认为,“语文教学要结合工具性和人文性,让学生了解汉语汉字中所包含的思想和文化,并借此初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中美教材的内容选取和题目设置上同样有很大的差异。以《美国语文》(马浩岚编译,中国妇女出版社,2008年7月版)为例,第一课是《哥伦布的航海日志》,课后设计的题目有:假设你是哥伦布航行的资助者,读到这段记录你有什么感受?根据你的理解,哥伦布为什么在看到事物时经常想到它们的金钱价值?第三个题目是讨论领导者的素质。第四个题目是从文中找到证据分析欧洲人与美洲人相遇的不同反应。不少专家指出,这些题目在训练培养学生的课文理解能力的同时,还把课文主角还原为一个有血有肉、有正常的功利意识的个体,输出了换位思考、时空再现、族裔平等的思维方式和理念。而对比之下,国内教材过于看重陈述性知识,忽视了程序性知识和生成性知识的学习。如人教版语文第一课《沁园春·长沙》的三道课后训练题分别是把握情感和节奏、意象与思想情怀的关系和延伸阅读。“空对空的的问题设置不利于开拓学生视野、训练灵活思维,起到对现实问题的引导作用。”东北师范大学教育学专业硕士张莉辉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