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奉节人看来,厚重的历史文化是老奉节的根,是新奉节的魂,是完善城市功能不可或缺的‘文化软件’。”奉节县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吴宗发说。
重庆市奉节县城,是一座始建于公元前314年的古老县城,也是一座三峡移民整体搬迁的崭新县城。在城市硬件设施日趋完善的同时,奉节县依托丰厚的文化资源打造“中国诗城”。讲求礼仪、气度和情怀的优秀诗文化,使这座“一门五城三首诗,奉公守节扬美名”的县城更具人文气息,和谐宜居。
奉节地处三峡西首瞿塘峡。西汉末年公孙述称帝,在此修筑白帝城。三国时刘备改秦设鱼复县为永安县,唐贞观年间为旌表诸葛亮“托孤寄命,临大节而不可夺”,改名奉节县。唐代诗人陈子昂拉开了文人墨客来此寻访和吟唱的大幕。诗仙李白的《朝发白帝城》、诗圣杜甫的《登高》、诗豪刘禹锡的《竹枝词》,都是千古绝唱。高适、“三苏”、陆游、宋濂、杨慎、李调元等上千位文学史上留名的大诗人,顺着历史的长河络绎不绝前来,为奉节留下了上万首华丽诗章。今天的奉节新县城的路标,更像一本诗词指南。诗仙路、少陵路、竹枝路、老泉街、依斗门,每一处都散发着诗词的气息。
早在移民搬迁还是“重中之重”的时候,奉节县委就提出要“像抓移民工作一样抓文化”,将文化产业打造成县域经济的五大支柱产业之一。“十二五”以来,全县已建成了夔州古城文化产业园、夔州博物馆及文物库房、新图书馆等一批重大项目,出版了436.7万字的《夔州诗全集》、15万字的《奉节文化大观》和《白帝城历代碑刻选》等本土文化藏书。2007年编辑出版的《夔州诗100首赏析》,开创了全国县级诗词保护先河。2009年出版发行的《夔州诗全集》,共收录742位历代诗人与奉节有关的诗作4464首,成为国内外学者研究夔州诗的重要参考文献。
奉节人愿意在诗歌的长河中徜徉。全县共有白帝诗社、夔门诗社、杜甫研究会、三国文化研究会等14个文艺协会,编印了《白帝城》《秋兴》《三峡诗刊》《夔州文化》等多种文艺期刊。协会的全员和期刊的作者,来自全国多个省市,美国、日本等国家和台、港、澳地区。2008年,14个文艺协会共同发起“奉节县文化文艺沙龙”。沙龙不仅有各协会会员、县领导、文化系统工作人员参加,还免费向居民开放。因为共同举办沙龙参加的人太多,后来改为各个协会自行举办。
保护和传承优秀的诗词文化,是奉节人的使命,也是他们的骄傲。以诗文化为核心元素的大型文化活动“诗城之夜”,自2013年推出后受到当地居民和外地游客的欢迎。据奉节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主任张世潮介绍,奉节社会各界对保护和传承诗城文化都特别热心,全县已整理挖掘出各级“非遗”近300项。独具特色的“诗城坝坝舞”,用的配乐也是《永远的三峡》《竹枝歌》等本土音乐。
(本报记者 张国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