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北京10月26日电(记者龚亮、靳昊)26日上午,由光明日报社和中国政法大学联合主办的首届“法治中国论坛”在京举行。光明日报社与中国政法大学共同建设的“明政智库”同日揭牌。与会专家学者强调,十八届四中全会是我们党首次在中央全会上专题研究“依法治国”,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
“十八届四中全会作出了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重大战略部署,中国将从这里领取走向法治中国的钥匙。”中国政法大学党委书记石亚军在致辞中指出,十八届四中全会对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四大工程都提出了明确的理念,学界、实务界都应发挥对国家重大战略决策的独特作用,为法治中国建设和完善社会主义法治体系添砖加瓦。
光明日报总编辑何东平在致辞中指出,十八届四中全会是我国法治建设进程中的关键一步。“国无常强,无常弱。奉法者强则国强,奉法者弱则国弱”,长期以来,为实行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我们党团结带领人民进行了艰辛探索。
何东平说,党的十八大提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法治成为治国理政的基本理念和方式。十八届三中全会又提出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可以说,从“依法治国”到“法治中国”,从“法治国家”到“法治政府、法治社会”,我们党在长期的探索过程中对“依法治国”内涵的认识更加深刻。光明日报和中国政法大学联合举办“法治中国论坛”,正是为了促进社会各界及时、准确、全面学习贯彻四中全会精神,推动各条战线深化新形势下全面推进依法治国重大战略部署的理解与认识。
“依法治国是解决党和国家事业发展中面临的一系列问题的锦囊之策,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保证,是完成全面深化改革任务的可靠保障,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依据,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完成共产党人历史使命的关键举措。同时也关系到我们党执政兴国、人民幸福安康和国家的长治久安。”最高人民法院副院长江必新在演讲中对四中全会的重要意义给予高度评价,并建议赋予法治建设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格局中更为突出的地位,更好彰显法治的保障、支撑和基础作用。
全国人大财经委员会副主任委员辜胜阻、中央编译局副局长俞可平、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研究室主任梁鹰、国家行政学院教授汪玉凯、中央党校国际战略研究所所长韩保江、国家行政学院法学部主任胡建淼、北京市政府法制办主任刘振刚、外交部条法司副司长马新民、中国政法大学副校长马怀德、清华大学法学院院长王振民、国防大学马列部科学社会主义教研室主任郭凤海等出席论坛的专家学者,从提高全民法律意识、构建法治文化、建设法治政府、依宪执政、确立人大在立法中的主导作用、制定良法、党内法规建设等角度,对四中全会精神进行深入解读。
论坛由中国政法大学校长黄进主持。作为“明政智库”负责人的光明日报副总编辑沈卫星、中国政法大学光明新闻学院院长陆晓华,以及光明日报各部门负责人和中国政法大学师生约200人参加论坛。专家演讲的内容,本报将于近日刊出。(相关报道见9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