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综合竞争力以两位数的速度攀升、主要经济指标增长连续8年高于江苏平均水平、入选美国《外交政策》杂志评选出的2025年全球最具活力的75个城市……近年来,江苏徐州这座有着“百年煤城”之称的老牌工业城市,经济总量由小变大、产业层次由低变高、生态环境由灰变绿、城市功能由弱变强,成为苏北地区当之无愧的“领头羊”。一个资源面临枯竭的老工业基地,何以后发崛起,完成从“老穷灰”到“新绿富”的转变?
引进来,走出去:传统产业升级、新型产业崛起
20世纪90年代,徐州一大批矿井枯竭,已探明的煤炭储量仅够开采50年。赖以生存的资源面临枯竭,煤矿企业怎么办?十万煤矿工人怎么办?“走出去创业!”百年煤矿企业——徐矿集团给出了响亮的答案。
数万徐矿人先后来到新疆、陕甘、贵州等地开煤矿、建电厂,不仅解决了自身发展问题,还带去了先进的管理技术和理念,为当地提供了大量就业岗位。
“资源枯竭已不可逆转,必须创新思路,勇于走出去,以煤为基,多元发展。”徐矿集团董事长吴志刚说,如今煤、电、煤化工已成为徐矿集团三大主导产业,2014年营业总收入预计可超过400亿元。
在最新一届全球工程机械制造商50强阵营中,徐工集团名列第5位,继续领跑中国工程机械企业军团。“坚持科技创新,引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新方向。”徐工集团董事长王民说。在徐工集团引领下,卡特彼勒、罗特艾德等数十家国际知名工程机械企业密集落户徐州。
除了传统产业,徐州新兴产业发展也呈现蓬勃之势。7月9日,一期投资1亿美元的德国赢创工业集团与江苏中能系列硅材料合作项目,总投资100亿元人民币、一期投资1亿美元的协鑫清洁能源项目分别签约。
“牵手赢创这样的世界500强能源企业,在几年前根本不可想象。2007年中能硅业投产前,徐州光伏新能源产业几乎为零。中能拉动协鑫等一批重大项目相继扎根,并向上下游延伸出一条包括多晶硅、硅片、电池组件、太阳能电站等较为完整的光伏产业链。”徐州市发改委高新技术产业处处长薛喜涛说。
通过引进来发展、强强联合,徐州新能源、新材料、新医药等九大新兴产业已成为徐州新的经济增长点,总产值由2010年的855亿元跃升到2013年的3801亿元,占规模工业比重由16.6%提升至36.1%。
完善功能,彰显区域性中心城市魅力
临沂泥塑、徐州剪纸、菏泽鲁锦……在刚结束不久的“中国·徐州民间工艺博览会”上,近千种来自淮海经济区的民间工艺精品齐聚亮相,引来一片称赞。这个辐射江苏、山东、河南、安徽4省20市的民间工艺展,是徐州发挥中心城市优势、引领和协调区域文化联动发展的生动写照。
此外,徐州还加快推进黄河故道综合开发、城市轨道交通、郑徐客运专线等功能性项目,发挥区域性中心城市的辐射功能。
在徐州亿吨大港疏港公路二期工程一标施工现场,指挥部工程处朱燕兵介绍说:“项目建成后,从河南、安徽来的汽车,可以不用穿行市区,直接通过疏港公路就能抵达顺堤河作业区。徐州的黄沙、建材等货物也可以直接运输抵达淮北、安徽萧县等地,节省了时间,方便了贸易往来。”
“作为淮海经济区中心城市,徐州正着力建设区域性产业、交通、商贸、教育医疗、物流、旅游、金融、文化‘八大中心’,有序实施一大批功能性工程,增强区域性中心城市的吸纳集聚功能和辐射带动能力。”徐州市委书记曹新平说。
生态优先,推进老工业基地绿色振兴
十多年前湖水浑浊的云龙湖,如今烟波浩渺、湖光潋滟;贾汪地区最大的采煤塌陷地,已经变身为闻名遐迩的国家水利风景区。这座历史上“半城煤灰一城土”的老工业基地,转身变成了一座“天蓝水清地绿”的宜居之城。
作为能源基地,徐州有无数采煤塌陷地、工矿废弃地以及采石破坏的山体。近年来,通过复垦农田、荒山绿化等多项生态修复工程,徐州在贾汪、铜山、沛县等地成功进行了采煤塌陷地治理,恢复了主城区内72座荒山的森林植被,不仅还清了“旧账”,而且还在全国开创了“石头缝里绣出绿色森林”的成功范例,获批“国家森林城市”。
在修复生态的进程中,徐州努力寻找经济发展和生态文明的平衡点,通过强化环境保护“第一审批权”和“一票否决权”,成立守望家园生态文明建设基金会等,动员多方力量参与生态文明建设。
走进徐州经济技术开发区,生态工业园区建设的气息扑面而来。废催化剂—贵金属—新催化剂循环综合利用、垃圾减量化—再生能源发电、再生资源回收等微循环生态工业链条完善,区内42家重点企业完成清洁生产审核,624家企业通过ISO14000环境管理体系认证。
“‘产业、生态、城市、民生’四位一体,成就了徐州的转型发展之道。徐州将进一步推进老工业基地绿色振兴,以生态转型带动产业转型、城市转型、社会转型。”徐州市市长朱民说。(本报记者 郑晋鸣 本报通讯员 张曙光)